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科技副总”要名实相符深度融入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03版:滨海潮声       上一篇    下一篇

  亦 声

  浙江安盛爆破工程有限公司的两大重点项目碰到难题,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郭鹏飞以“科技副总”的身份提供解决方案,使难题迎刃而解。事实证明,“科技副总”的出现恰逢其时,校企合作十分必要。

  滨海新区企业破解不了的疑难杂症,“科技副总”给予靶向解决。由此可见,这项“人才入企”机制客观上打破了人才流动壁垒,推动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机制虽好,但要真正用好“科技副总”,要以双方互信为基础。试想,如果企业把专家当外人,不信任不合作,那么专家只会是个“挂名副总”,对企业不深入了解,碰到问题也无法精准解决。反过来,倘若专家自认为只是挂名而已,不拿额外工资没有享受待遇,应付应付就行,那么“科技副总”自然也就成了摆设。

  不可否认,现实中也会有一些“科技副总”陷入挂名困境,企业不把“科技副总”当自家人,“科技副总”也不把企业事当成自家事,这就必然导致“科技副总”无法融入企业的科技转化环节,在推动技术改革、协调资源时处处受限、时常受挫,提出的技术方案也就难以落地。与此同时,企业认为“科技副总”可有可无,指挥不动,协调不得,甚至将“科技副总”视为不能透露企业核心技术的“外援”,导致“科技副总”难以精准把握企业需求,科研成果与实际生产脱节。信任是双向的,融合是彼此的,如果双方都不能以诚相待,“科技副总”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事实上,“科技副总”的潜力还可以被深度挖掘,我们不妨打开思路想一想,一个企业是否不应局限于只有一个“科技副总”?只要企业生产有需要,产研融合有渠道,一个企业可以同时拥有多个“科技副总”,每个“科技副总”负责解决不同项目、不同领域存在的需求,全链式高效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同时,“科技副总”也要实行轮岗调整制度,对于双方无法磨合、挂名不出成效、融合不够合拍的“科技副总”,应该及时调整人选,既能让“科技副总”找到最适合自己实现成果转化的岗位,也能让企业及时补充合适的“外挂”人才,助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科技攻关。

  假如“科技副总”面对企业的技术难题也感到无能为力,那么就应该成立“科技专班”,由高校带着问题去组织专家队伍集中破题,由“科技副总”在高校实验室领衔攻坚,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在切实解决企业难题的同时,实现个人能力与企业发展的双赢,释放乘数效应。

  “科技副总”机制是推动产学研融合的创新之举,但其价值的实现,前提是让“科技副总”名副其实,企业必须将“科技副总”当成自家人,“科技副总”也要积极参与企业的日常运营,主动把脉产业、问诊企业的核心技术,唯此才能真正成为企业技术升级与产业迭代的助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