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范文忠
通讯员 毛利湧
本报讯 “多亏了流动党员志愿者,周末在家门口就能免费理发、维修家电。”在上虞区曹娥街道大三角社区,居民李阿姨的称赞道出了流动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带来的新变化。今年,曹娥街道在深化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基层治理中,精准激活流动党员“一池春水”,让“流动的红色力量”成为社区治理的“固定生力军”。
针对流动党员分布散、联系难、作用发挥不充分等痛点,曹娥街道打出“摸排+建档+联络”组合拳。通过社区网格员上门走访、线上问卷统计等方式,对辖区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摸排,详细记录其职业特长、服务意愿等信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流动党员的“归队”为曹娥街道三方协同治理注入了新活力。在兴业社区,具备书画、音乐特长的流动党员,加入公益社团“邵大姐帮帮团”,开设“家门口课堂”,教居民练书法、学合唱,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在“娥江红”“圆来邮你”等党建联建项目中,从事法律、工程等行业的流动党员,化身“青春智囊团”成员,为小区公共设施改造、矛盾纠纷调解出谋划策,推动解决了一批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完善激励保障措施,让更多流动党员在三方协同治理中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共同绘就‘党群连心、邻里共生’的社区治理美好画卷。”曹娥街道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