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55年间,三代人的军旅接力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10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这个平凡的家庭相继走出四位军人,服役部队跨越陆军、海军和武警

  55年间,三代人的军旅接力

  ■ 记者 吴可蒙 文

  受访者供图

  9月15日上午,越城区一处集训区内,一场新兵欢送会热烈举行。在整齐列队的新兵中,22岁的吴坷眼神坚毅,肩披绶带,胸前的大红花格外鲜艳。

  对于这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来说,这不仅意味着军旅生涯的开启,更是一场跨越55年家族传承的延续。55年间,这个普通家庭,相继走出了四位军人,完成了跨越三代人的军旅接力。

  三代从军,一颗报国心

  吴坷来自东湖街道朱尉村,他的家庭军人血脉深入骨髓。爷爷吴永夫在厦门当了近7年的海军,荣获7次嘉奖;大伯吴建明在杭州服役3年,多次受到表彰。军营的种子,在这个家庭深深扎根。

  “我会循着爷爷和大伯的足迹,用忠诚回报祖国和家乡。”吴坷是个00后,出生于2002年。他说,自己从小听着爷爷和大伯的故事长大,军营梦早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今年大学毕业,看到征兵信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通过初检、复检、政审等环节,历经一个月的严格选拔,他终于如愿以偿,踏上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正式入伍前,吴坷已经在绍兴进行了10多天的集训。在俯卧撑、铅球、跑步等训练项目中,他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考核名次位列前茅,展现出良好的军事素质。

  吴坷的妈妈俞月琴既自豪又不舍:“孩子从小就听爷爷和大伯讲部队的故事,军旅梦已经在他心里埋藏了很多年。我们支持他的选择,虽然舍不得,但更为他感到骄傲。”

  七次嘉奖,见证老海军峥嵘岁月

  昨天,记者在朱尉村见到了吴家第一代军人吴永夫。虽然已75岁高龄,但这位老海军精神矍铄,言谈举止间依然透着军人的坚毅与果敢。

  “当年我们都以能当兵为荣。”吴永夫说,除了这一固有认知,他当兵也受哥哥影响。他的哥哥当了4年陆军,退伍后分配到铁路部门工作。哥哥经常跟他讲起军营生活,训练虽然艰苦,但身体和心灵都在不断成长,一切付出都很值得。于是,1969年,年轻的吴永夫毅然参军,部队成为他成长进步的大舞台。在厦门海军部队,吴永夫一待就是近7年,主要担负海上安全任务。

  “那时候条件艰苦,但我们士气高昂。”回忆起军旅岁月,吴永夫眼中闪烁着光芒。常年在船上执行任务,他的皮肤被海风吹得黝黑,夜晚出勤更是家常便饭。海上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却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作风。

  凭借出色的表现,吴永夫在入伍第二年就光荣入党。在7年的海军生涯中,他共获得了7次嘉奖,每一次嘉奖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

  对于孙子的选择,吴永夫倍感欣慰:“部队是个大学校,能够磨炼意志,培养品格。”在吴坷出发前,爷爷郑重嘱咐他在军营要勤快,守纪律,继续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

  一身正气,诠释军人本色

  在朱尉村拆迁之前,吴永夫一家三代人一直挤在老旧的老宅中生活。“我是党员,又是村干部,必须先考虑群众需求。”吴永夫对记者说。

  1976年,吴永夫退伍回乡,成为东湖街道的一名电工。凭借在部队锻炼出的责任心和办事能力,他很快被村民推选为朱尉村村委会主任,这一干就是15年。

  担任村干部期间,吴永夫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原则,为民办实事。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年代,村民建房用地审批成为一大难题。吴永夫的两个儿子相继成家,需要建房,但为了优先考虑其他村民,他没有为自己的儿子开任何“绿灯”。

  吴永夫的大儿子吴建明在1994年参军,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延续了家族的军旅传统。

  今年49岁的吴建明回忆起自己的军旅生涯,最难忘的是参加抗洪抢险的经历。“那时候钱塘江水位暴涨,钱江新城面临严重威胁。”吴建明和战友们连续奋战两天两夜,装填沙包,加固堤坝,奋力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在服役期间,吴建明表现出色,获得过多次嘉奖。他将父亲的教诲牢记心中——在部队要勤快,守纪律,时刻牢记军人的职责使命。

  三代人的军旅传承不仅体现在职业选择上,更融入了家族的血脉与日常教诲中。吴永夫经常对后辈们说:“没有国家的安定,就没有小家的幸福。能够为国效力,是我们全家人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