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街道,到底有多友好?
小朋友的事,件件落到实处;硬件提升之外,还重精神关爱
■ 记者 陈烁
孩子们在梅山公园的安全步道上奔跑,戏水区回荡着欢快的笑声;地下风雨接送通道内,孩子们扬起笑脸,有序通过刷脸闸机走向家长;外滩社区的儿童议事会上,小朋友们认真绘制文明养宠提示牌。这是绍兴市入选第四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后,灵芝街道对标“五好”示范样板打造儿童友好城市主阵地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锚定“五好”样板
细化“任务清单”
今年,绍兴以“名城绍兴 友好童行”为主题,构建起“1665”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体系,围绕六大友好领域推进65项具体任务。越城区同步提出“幸福越城 友好童行”目标,作为镜湖新区核心区域的灵芝街道,被明确为“儿童友好城市样板主阵地”,以“规划先行、试点突破、全域推进”的路径,全力打造“五好”示范样板街道。
这份蓝图从纸面走下,细化为一张张可执行的“任务清单”。今年7月至9月,灵芝街道在梅山社区、外滩社区增设儿童友好标识、亲子活动角与阅读区。协同区公安分局优化鲁迅小学文源校区、一初镜湖校区等学校周边的步行环境,打造“无忧通学路”,增设卡通地绘标识。2026年6月前,镜湖新区还将在梅山公园、直江滨河公园增设儿童游乐设施和自然教育区;同时携手多个部门推进“小糯糯”停车场、共享亲子单车停放点及商圈儿童便利设施建设,实现从社区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儿童友好全覆盖。
为确保政策切实落地,街道建立“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分工表”机制。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具体科室和责任人,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街道公众号每周更新儿童相关活动进展,梅山社区和外滩社区则率先启动镜湖新区儿童友好样板社区创建,以点带面推动全域儿童友好氛围持续深化。
改造提升硬件
友好空间可感
“奶奶,我在这儿!”昨天下午4点,外滩社区普惠型托育园门口热闹非凡。家住外滩小区的王奶奶接到了孙子。“以前托育费贵,一个月要5000多元,现在社区这个公建民营的托育园收费降了一半,就在家附近,特别方便。”
这座托育园是灵芝街道“服务友好”的实践。为破解辖区婴幼儿照护难题,街道对接绿城早教,以公建民营模式设立100个托位,优先满足辖区家庭需求并辐射周边,一楼40个托位、三楼60个托位的布局,精准匹配不同家庭的托育需求。
走进外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从一米视角出发的儿童友好细节随处可见。二楼走廊的“儿童友好时光墙”贴满了孩子们参与“滩玩计划”“一日店长”等活动的照片。三楼的“一老一小”融合关爱空间,更让带娃的多重需求一站式满足。老年居民在这里上课、跳舞的同时,孩子可以在儿童休憩区阅读、玩益智玩具。
与此同时,灵芝街道的“空间友好”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在北海小学梅山校区,地下风雨无忧接送通道内,电子屏实时显示班级放学信息,上百个停车位供家长使用,刷脸闸机保障孩子安全。鲁迅小学文源校区的同款通道也已投用。昨天放学时分突然电闪雷鸣,杨先生驾车驶入鲁迅小学文源校区地下停车场,“在这样的极端天气,很准时接到孩子,身上衣服一点没打湿,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接下来,街道还将在鲁迅小学文源校区、一初镜湖校区周边增设“无忧通学路”标识,人行道上的卡通地绘即将施工,让孩子们的上学路既安全又充满童趣。
此外,直江滨河公园的适儿化改造接近尾声,软质铺装、育儿亭、母乳喂养室一应俱全。龙湖天街等一些商圈内,儿童洗手池、休息区、母婴用品配备到位。绍兴北站增设儿童游憩场所,给儿童提供专属闸机通道,让“友好”融入生活点滴。
儿童自主“议事”
激活“童声”力量
“小区宠物便便箱经常是空的,狗狗的便便留在路上好脏!”“家里有很多旧书,能不能在社区设个交换角落?”刚过去的暑假,在外滩社区儿童议事会上,两位小朋友敏锐地提出身边的问题。这些建议很快获得回应——社区不仅督促物业提高宠物便便箱的补给频率,还组织孩子们亲手绘制文明养宠提示牌。同时联合树兰书房、新华书店发起“图书漂流”活动,设立图书漂流角,让旧书重新“活”起来。
秉持着“孩子不应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更应成为城市的小主人”这一理念,街道积极推进“儿童议事会”和“儿童观察团”机制:在外滩社区成立了街道首个儿童议事会,通过自主报名和竞选产生了一批“议事员”,常态化开展儿童观察与议事活动,形成观察报告;举办“我是城市小主人”儿童友好主题活动,努力营造让孩子想法“被看见、被尊重、被实现”的氛围。
为进一步拓宽儿童表达渠道,街道还在学校、公共场馆设置儿童意见箱,各村社同步成立“儿童观察团”,持续开展“我是城市小主人”系列实践活动。
镜湖第一幼儿园副园长、越城区人大代表许林丽表示:“教育不是关起门来教,而是要让孩子真正参与到成长中来。街道的这些做法,增强了小朋友独立自主、做生活主人翁的意识。这可能是对孩子‘最实在的友好’。”
积极回应关切
构建长效机制
长效保障是儿童友好建设的关键。针对居民担心的“形象工程”问题,灵芝街道从机制与监督两方面筑牢防线:将儿童友好建设纳入整体规划,明确任务时间节点与责任主体;邀请人大代表定期视察调研,并开展“幼有善育 幸福灵芝”直播活动。
在近日举办的“越城人大·灵芝直播间”中,许林丽与灵芝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颖珊回应家长关切,收集到“增加社会实践场所”的建议,现场解答相关诉求,例如“海樾府小区周边可参与市科技馆、市文化馆、城市展示馆等参加活动。梅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也推出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细化的工作安排,街道还将联合区教体局、文广旅游局等部门,整合科技馆、消防队等资源开展研学活动,年均组织黄酒花雕、越窑青瓷等非遗体验数十场,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