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柯桥研学游凭啥出圈?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06版:柯桥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裘一倩  通讯员  华  静  文

  记者  章  斌  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游正成为孩子们探索未知、拓展视野的生动课堂。

  近年来,柯桥区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产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深度融合红色文化、人文风情、优势产业、自然生态,以“研学+”为抓手,精心打造“行走的课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研学旅游发展之路。该区陆续发展了42家研学基地,总量居全市前列,其中含4家省级研学基地(营地)、14家市级研学基地(营地)、26家区级研学基地。

  作为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教旅融合较深的新业态,研学旅游市场前景广阔。2024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开展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工作,浙江省成为首批试点省份,频频出圈的柯桥研学旅游也引来了更多关注。记者深入走访了部分研学旅游基地,探寻柯桥研学旅游基地从“有”到“优”的品质提升密码。

  持续提升基地资质

  新学期伊始,浙江军旅文化园国防教育研训教练组整装出发,走进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实验中学,展开了为期5天的国防教育研训。在教官的引领下,一道道挺拔的迷彩身影,成为校园里最亮眼的青春风景。训练间隙,营地还特别开启“将军讲堂”,讲授“开学第一课”,用真实案例解读国防意义,生动鲜活的讲述让孩子们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油然而生。

  浙江军旅文化园位于美丽的曹娥江大闸风景区内,是柯桥区首家以军旅文化为特色的研学旅游基地,营地面积有1700余亩,是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绍兴市国防教育示范单位。园区内配有专业的国防训练场地和拓展项目场地,设有风雨训练场、军旅勇士挑战赛场、红蓝真人CS对抗场、水上挑战区等。“最近我们刚刚整合了曹娥江游艇度假酒店,正着手升级酒店内的100多间客房,将其打造成体验感更优的研学宿舍。”浙江军旅文化园营地负责人金国秀告诉记者。

  自2017年创办以来,浙江军旅文化园持续拓展培训课程,提升研学品质,举办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大赛,带领华裔子女学习中国文化,让退伍老兵重温军旅生涯,开展企业团建及中小学军训、研学游,各类活动丰富多彩。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营地共接待夏令营学员300余人次、研学学员2000余人次,目前全年的各类研学学员接待量在3万人次左右。

  作为全国最大的研学营地,坐落于柯桥区南部山区怀抱中的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绍兴基地——会稽山研学国际营地,正以其国际视野与实力崭露头角。在去年圆满完成中俄友谊交流营的基础上,今年暑假,营地又迎来了一批来自日本的年轻面孔。中外文化在稽山鉴水之间交织碰撞,持续书写国际交流的崭新篇章。“自2022年正式投入运营以来,会稽山研学国际营地已承接省内外中小学研学实践、军训、夏冬令营、企业团建与干部培训等各类活动,接待总人数突破35万人次。”营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以研学为纽带,助力青少年在探索与协作中拓宽视野、收获友谊、实现成长。”

  绑定区域优势产业

  “绍兴三缸”是指酒缸、酱缸、染缸三大传统产业,分别对应绍兴酿酒、酱制品和纺织印染业,是本地经典优势产业,所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柯桥研学旅游的“独家宝藏”。在弘扬“三缸”文化方面,位于柯桥区南部山区平水镇的浙江松盛园食品有限公司先行一步。

  依托始创于民国时期的松盛酱园和创办于2007年的中国酱文化博物馆,松盛园开发了6000余口传统“七石缸”晒缸,形成蔚为壮观的“酱酿地标”。在产城人文融合理念引领下,借助“松盛园·酱油小镇”建设的契机,去年以来,在完善中国酱文化博物馆的基础上,松盛园新建了绍兴酱文化专馆、绍兴非遗活化中心、松盛书院以及松盛园剧场等。“接下来,我们还将配备康养基地、松盛园酒店和星巴克等商业服务设施,打造更为丰富多元的业态,构建起‘工、农、文、商、旅、教培、康养、共富’八维融合的发展格局。”浙江松盛园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国苗在采访中表示。

  背靠区域产业、备受学子喜爱的,还有国家纺织面料馆。

  步入馆内,从新石器时代的骨针、纺轮,到宋代的提花织机,再到近代的机械纺织设备,一幅跨越数千年的纺织科技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在传统织造体验区,老师先后演示如何穿综、引纬、打纬,孩子们化身“小小织工”,亲手操作仿古织布机。在数码印染科普课堂上,工程师向孩子们展示现代数码喷墨印花技术——无需制版,只需在纸上设计图案,拍摄下来并上传照片,就能通过高精度喷头,将染料直接打印到服装面料上,制成一件独一无二的专属T恤。在纺织品检测中心,科普老师带领大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纤维的微观结构,了解关于阻燃面料的小知识。“这些与产业相关的研学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对纺织行业的兴趣,留下了最深刻的‘职业初体验’。”中国纺织信息中心面料馆的胡明珠说。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纺织面料馆研学课程的成功经验还实现了向外“输出”。就在今年暑假,国家纺织面料馆受邀为陕西杜克普服装有限公司打造研学基地,辅导研学流程。“以区域优势产业为底色的标杆研学项目,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精耕细作,搭建起产业与大众的桥梁,输出文化背后的价值。”柯桥区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升级研学旅游场景

  在刚刚落幕的2025华语辩论世界杯小学初中组暨第四届柯桥青少年辩论赛中,鲁迅外国语学校树人辩论队获得初中学校组亚军,创造了柯桥初中学校参赛的最好成绩。赛事引进以及成绩取得的背后,是安昌古镇师爷非遗文化研学旅游的经年积累。

  在安昌古镇,有一座全国唯一的师爷博物馆,前身为师爷娄心田的故居。从小受绍兴师爷文化熏陶的安昌人朱益峰,将师爷文化作为安昌古镇研学旅游发展的“王牌”,于2022年引入了华语辩论世界杯,策划了首届“安昌古镇青少年思想节活动”。“发展至今,华语辩论世界杯已经成为安昌古镇一张年轻的‘文化金名片’,每年夏天,来自海内外的近100支队伍千余名选手,在安昌古镇参赛生活7天,由此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多元消费,活动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朱益峰介绍。

  今年,朱益峰将安昌古镇师爷研学旅游的场景作了再提升——深挖明代大儒王阳明与安昌古镇的联系,打造“翠园精舍”,启动面向青年、成年群体的思辨集训、管理培训、团队建设等。“青砖黛瓦、千年运河、茶馆说书,以及定期举办的各种文化沙龙和研习活动,正不断拓展研学旅游赛道,增强古镇留客能力。”朱益峰说。

  通过升级场景拓展消费赛道的,还有诸多深藏在乡村的研学旅游基地。今年4月,平水镇平水相逢生态园的14间房间被一家网络直播团队包下,长租了3个月,而这笔大单正是得益于园区内丰富的业态。该园区配备了烧烤区、游乐区以及小火车、儿童打靶、划船等10多种游乐休闲项目。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必须加紧升级设施、拓展场景,否则就可能被市场淘汰。虽然为此投入超过1000万元,但带来的回报是游客停留时间明显延长,消费活跃度也显著提升。

  从博物场馆到山水之间,从田园乡村到红色圣地……孩子们走出校园,飞向广阔天地,在实践中探寻多彩世界。记者在调查走访中也发现,目前柯桥区研学旅游正处于从“有”到“优”品质提升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做好市场的引导规范、品牌的选优育优、整体的提量提质,让孩子们更好地在研中学、在学中游,确保学有所得。

  (图片均为孩子们在研学基地沉浸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