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俞泽奇
本报讯 9月15日傍晚,气温稍降,柯桥区兰亭街道国民家庭农场场主茹国民便提着饲料来到虾鳅养殖池边,饲料一投入池子,迅速吸引了成群青虾和泥鳅进食。“别看现在虾鳅遍布,充满生机,半个多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闲置育秧田。”茹国民指着眼前的养殖池说。
闲置育秧田摇身一变成为养殖池,源自一场筹划已久的尝试。育秧田是培育水稻秧苗的农田区域,但每年育完秧移栽至大田后,就会进入闲置状态,从当年8月初到第二年2月,空闲期长达7个月。茹国民一直想提高育秧田使用率,但又怕随意种养会降低土地肥力,影响来年水稻产量。去年,柯桥区农业水产技术推广站推出虾鳅套养+三茬秧苗轮作模式试验示范项目,与茹国民的想法一拍即合,随即在其农场展开试点。
所谓“虾鳅套养+三茬秧苗轮作”,是指当年2月到7月底培育早稻、单晚、连晚3季水稻秧苗,8月底到第二年1月养殖青虾和泥鳅。“轮作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杀虫杀菌,同时提高土壤肥力。”柯桥区农业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王董兴介绍。
去年,茹国民简单打理育秧田后,引水做尝试,然而,由于缺少相关经验,导致产量不佳。茹国民并未放弃,而是坐下来与柯桥区农业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一同分析,并前往各地学习优秀经验,请来农技专家下田指导。经过多番讨论,最终确定,在不破坏育秧田结构的前提下,用挖掘机在田块四周挖掘了深1米、宽1.5米的壕沟,重新修建进排水系统,更新喷雾增氧设备,进行清整消毒、施肥培水,最后种上水生植物。
8月下旬,茹国民将100公斤青虾苗和50公斤泥鳅苗投入10亩育秧田中,经过大半个月的喂养,青虾和泥鳅长势良好。“现在只要每天定量投喂饲料,定期换水和喷雾增氧,虾、泥鳅就能正常生长。”茹国民说,预计今年国庆期间,就可以售出首批青虾,本项目目标为争取实现每亩养殖净收入7000元、总收入7万元。
柯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共有闲置育秧田超1000亩,根据茹国民今年的轮作情况,如果产量能达到预期,未来将在全区范围内实施推广,鼓励种粮户激活闲置育秧田,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