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补齐短板让政务服务升级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平 实

  “跑两三个部门”变“银行10分钟办结”,“专门窗口排队”成“社区坐等拿证”,嵊州“15分钟政务服务圈”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民生事无小事”,精准补齐基层政务服务供给短板的生动样本。(9月16日《绍兴日报》)

  补“阵地短板”,让服务阵地从集中化转向网格化。政务服务多集中于行政中心,“远水解不了近渴”成为群众办事的痛点。嵊州没有局限于新建政务大厅,而是巧借农商银行网点和社区服务点的既有阵地,用42个社区服务点、16个银行网点织密服务网络。这种“借船出海”的智慧,既避免了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更让服务阵地嵌入群众日常生活场景,15分钟步行可达的距离,彻底改变了“办事远、排队久”的状况。

  补“供给短板”,让服务内容从标准化转向精准化。政务服务下沉易陷入“一刀切”误区,看似事项不少,实则与群众需求脱节。嵊州的可贵之处,在于始终以需求为标尺动态调整:从最初87项到104项高频事项的扩容,从社保医保到公积金业务的延伸,每一项调整都瞄准群众最迫切的办事需求。

  补“协同短板”,让服务模式从单一化转向融合化。基层办事难,往往难在部门壁垒与数据孤岛。嵊州“政务+金融”的深度融合,打破了政务服务与市场机构的边界。银行网点升级硬件、配备专职人员,政务部门开放数据、授权办理,这种“你搭台我唱戏”的协同,既发挥了金融机构网点密集的优势,又延伸了政务服务的触角。社区服务点的融入更让协同落到“最后一米”,形成“政务有温度、金融有担当、社区有作为”的良好生态。

  “家门口事好办”不是一句口号,必须在阵地、供给、协同上精准补短板。当政务服务从“机关大院”走进“社区银行”,从“被动受理”变为“主动对接”,民生幸福网才能真正织得密、扎得牢。当前,嵊州计划将服务延伸至241个行政村,这一方向值得肯定。这种以补短板促升级的治理逻辑,正是新时代政务服务改革最鲜活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