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海街道人机协同
秸秆焚烧精确预警
■ 见习记者 朱灵斐
通讯员 张晓燕
本报讯 近期连续晴热少雨,在沥海街道,一场人机协同的秸秆露天禁烧保卫战已打响。
“华东村燎原片发现疑似烟点,请综合执法人员立即处置。”随着“数智沥海 智慧综治”平台AI预警的响起,一场高效的应急响应迅速启动。接到预警的秸秆管控调度人员小柯,迅速打开沥海燎原片及周边的高位探头,熟练地对监控画面进行缩放、调整、比对操作。短短两分钟,在人机情境感知的协同下,这起疑似秸秆焚烧事件便得到核实。原来,田里正在耕地,并非出现烟点。“AI预警快速响应,人工研判精准把关,这样的配合让我们的工作既高效又准确。”小柯说。
精确预警的背后,是人机协同交互的持续优化。对沥海街道秸秆管控调度人员而言,AI探头调教反馈早已成为每日的必修课。“我们通过一次次高触发预警纠错反馈和历史零值人工介入,不断优化AI探头的主动认知和算法逻辑。”沥海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的是打造以智能为眼、人工为脑的“人工+智能”精确预警体系。工作人员借助数智系统、高位探头、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让业务流、数据流先行,减少网格队员不必要的奔波,在前端预警研判环节就提升秸秆露天焚烧行为的处置效能。
除了先进的智能技术,历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也为精准溯源提供了有力支撑。“海涂区域地形复杂,车辆难以直达,这对执法队员的精准溯源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沥海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相关负责人坦言。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依托大数据流,对历年易燃易发点位和高发频发区域进行研判分析,汇总收集频发时间段、主要参照物、最快进出口等实用信息,最终编制成《沥海街道北部海涂区域秸秆禁烧指导手册》。这份手册,如同精准溯源的“导航图”,为处置工作指明了方向。
“出车前扫一眼指导手册,已经成了我们争分夺秒处置海涂区域秸秆露天焚烧行为的最大利器。”沥海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队员小俞笑着说。自手册编制完成以来,已助力完成442起秸秆露天焚烧行为处置工作。如今在沥海街道,智能预警与人工研判深度融合,经验总结与技术创新相辅相成,一张严密的秸秆露天焚烧防控网络已然形成。
沥海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完善这套精确预警体系,持续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强人机协同能力,以更高效、更精准的举措,筑牢秸秆露天禁烧防线,为辖区的蓝天白云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