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因“融”而新全域蝶变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陈 钢 王 强

  翁佳美 何 丹

  华灯初上,浣纱江上光影流转,《遇见西施》夜游航船犁开千年水波。行进式舞台上越女浣纱风姿绰约,桥下水幕演绎吴越争霸的金戈铁马。“好像穿越时空!”光影交错间,上海游客孙雅清不断按下快门。这光影交织的盛景,是诸暨以西施文化为抓手,精心制作的文旅“加法题”。

  这座因西施而闻名、因融合而焕新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文旅融合实践吸引着八方目光。今年夏天,《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5》发布,诸暨首次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十。

  闯进十强的密钥,源于发展思路的创新求变。“诸暨融合文商旅体资源,跳出传统‘景区游’,拓展‘文化+’‘产业+’‘农业+’‘赛演+’的新路径。”诸暨市文广旅游局党组成员王白说。从城市到乡村,从文体到商旅,“融合”成为诸暨县域发展的鲜明标签。

  产业与旅游融合,在山下湖呈现风生水起之势。这几天,首届山下湖(国际)开蚌节的邀请函已飞遍全国各地,这场市场主导的文旅盛宴已敲响开场锣。

  走进山下湖镇新桔城村开蚌一条街,“蚌蚌塘”“珍珠外公”等门店林立,村道旁,北方牌照的小客车随处可见。这个曾经的珍珠养殖村,在青年创客陈建勋的带动下,转型打造“开蚌一条街”景点,将传统批发销售转变为沉浸式体验消费,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开蚌一条街”共富联盟负责人詹理忠说:“今年,已有10万人次涌入村里,30多家开蚌店经常爆满。开蚌节到了,咱村又将掀起旅游消费热潮!”

  通过积极推动珍珠、袜业、同山烧、茶叶等特色产业与文商旅体融合发展,诸暨已形成“开蚌一条街”“袜艺小镇”“越红博物馆”等产旅融合体验点。“诸暨是一座民殷商富、经济发达的产业之城。”王白说,发展“产业+旅游”,既能给游客带去个性化游玩体验,又能为产业升级提供新的空间。

  农旅融合,犹如汩汩活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枫桥镇永宁村,一座模拟沙漠、雨林、草原等多种生态的微缩星球刚刚落成,这是永宁鼋谷生态农场推动农旅融合的破圈力作。80后创客田力、楼文妤夫妇在父辈的农场基础上打造鼋谷,从物种救助起步,逐步拓展为集珍稀动物保护、科普教育、生态体验于一体的研学基地,年均接待学生超1万人次。

  如何让这只农旅融合“头雁”振翅领航?今年,田力有了新身份——枫桥文化旅游发展联盟会长。“这个由政府牵线的联盟,让区域文旅机构由单打独斗走向了客源互引、业态互补。”田力说。

  另一边,五泄镇、马剑镇也携手走上了融合发展的道路,五泄旅游开发项目及“时空马剑”水世界、谷世界、雪世界等文旅项目纷至沓来。

  “产业+”“农业+”还在升温,“赛演+”已点燃全域。

  “浙BA”鏖战正酣,浙江省单体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篮球馆西施篮球中心揭幕即吸引了全省球迷目光。“两个月的时间里,已有20多万人涌入场馆,近一半来自外地。”诸暨市越冠体育公司负责人杨镔斌说,“除承办大型篮球赛事之外,我们也正积极接洽优质明星演艺,希望以赛演经济拉动消费,为诸暨带来更多人气和商机。”

  为一场赛演奔赴一座城,正成为诸暨吸引年轻客群的新方式。西施马拉松、西施音乐节等“西施IP”品牌活动持续出圈。2024年西施音乐节以高质量阵容、高创新度玩法、高性价比门票、高集成度场景破圈出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5万游客,绍兴市外乐迷数占比达71.2%。

  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西施IP”矩阵远不止于此。由诸暨市文旅集团推出的原创演艺秀《梦寻西施》、舞剧《西施》及《遇见西施》浣纱江夜游项目,持续丰富游客从日间到夜间的旅游体验。位于西施故里景区的“西施有礼”文创店和诸暨市共富工坊直营店,“西施IP”衍生品、同山烧、珍珠等特产销售曲线持续上扬。创新推出“赛票+门票+住宿+购物”联动机制,通过西施“村BA”、西施音乐节等活动媒介推出寻味之旅,诸暨小吃声名鹊起,仅次坞打面年产值便已突破10亿元。

  创新融合离不开政策支持。去年底,诸暨对2025年服务业政策进行了修订,新增了关于演艺的条款,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大型文旅活动。随着绍兴市提振消费政策的加码,文旅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今年上半年,诸暨市共接待游客818万人次,同比增长13.68%。其中,接待过夜游游客422.1万人次,居绍兴第一。

  乡村沉浸、赛演体验、产业探寻……诸暨通过一道道精准的“加法题”,将“西施IP”与产业、农业、赛事、演艺深度融合,构建出一个“来了不止为西施”的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