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王晓宏 文/摄
府山街道八字桥社区新财神殿前广场有一口古井。这口古井历史悠久,十余年来多次得到保护。如今300多岁的古井又添新颜。
砌井壁、设护栏、添“护身符”,古井经历多次保护
走进新财神殿前广场,崭新的羽毛球场映入眼帘,蓝色地面、洁白划线,在阳光照耀下格外亮眼。放眼望去,广场上健身器械、乒乓球桌等设施齐全。羽毛球场南侧,设有一处石质护栏,把古井团团围住。旁边石碑上写有“越城区文物保护点”字样。
“这口古井建造年代久远,在井圈上有着文字记载,虽然受风化影响,有些难以辨认,但‘康熙’两字清晰可见。从时间上推算,古井至少有300年历史。”一同前来探访的绍兴市古桥学会副秘书长陈树尧说。在斑驳的石质井圈上,刻有两行文字,大小不一,大多模糊不清,但“康熙”两字赫然在目。
掀开井圈,井水依然丰沛,井壁砌有红砖,整齐划一。“红砖似乎跟古井格格不入,但其实也是保护的举措之一。这些年来,古井经历了多次保护,才得以幸存。”附近70多岁的居民郑师傅说。古井原本位于老台门之内,自他记事以来,井水清澈干净,冬暖夏凉,在没有自来水之前,井水是这里居民唯一的水源。即使有了自来水,大家不再饮用井水,但生活仍离不开它。
一直以来,古井都是维系邻里友谊的媒介。二十多年前,当地对井壁进行加固。三年前,老台门所在地改造成新财神殿前广场,为了确保健身者安全,在古井周边增设围栏,同时为它取得文物保护“护身符”。
“广场建好后,每天前来锻炼的市民很多,导致古井周边有不少白色垃圾,我们会定期进行清理,继续守护古井。”莫杨萍说,在八字桥社区里,古桥古井众多,件件都是“活化石”,吸引着游客打卡,因此希望大家能爱护这些文物。
让井水“活起来”才是最好的保护
其实,在新财神殿前还有多口老井,名气比较大的有仓弄古井、龙华寺前的双眼井,还有些没有名字的老井。这么多老井的出现,除了满足附近居民使用,跟周边产业也有一定关联。繁荣的商贸,对水的需求剧增,井的价值不言而喻。
文史爱好者马云庆说,新财神殿前是一条弄堂,约长200米,东西走向,旧时在广宁桥直街73号有财神殿。后因此地新建财神殿,为示区别,加了个“新”字,由当时众多锡箔庄出资建造,故而路以殿名。民国期间,在此约200米的街面上,有锡箔作坊十多家,其中有名的包括协大锡箔庄、陈万兴锡箔庄、谢成和锡箔庄、胡福兴锡箔庄等。街面上还有众多南货店及日用百货店,又有闻名绍兴城的张氏眼科。
爱拍古桥的陈树尧注意到,许多古桥旁都有古井,井圈跟桥石板一样厚重沧桑,因此他对古井同样有着浓厚的兴致。“古时候凿井,在井圈上刻字,大多是乐善好施的人捐资建造,便于周边百姓用水,新财神殿前古井是助人为乐传统美德的见证,因此有其历史和文化价值。”陈树尧说。
他建议,让周边居民能够日常使用井水,像附近的仓弄古井一样,让井水“活起来”才是最好的保护。据他介绍,仓弄古井建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附近居民至今仍在使用这口井的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