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让孩子们在“躺平”中感受幸福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戚高晟

  新学年开学后,陶堰街道中心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用上了崭新的“午休课桌椅”。午休铃声一响,孩子们齐刷刷地在课桌椅间躺下休息,成为校园里一道温馨的风景线。(9月11日《今日越城》)

  长久以来,“趴着睡”几乎是学生午休的默认姿势。胳膊当枕、脑袋斜歪,孩子们在局促的课桌上蜷曲着身体,不仅睡不踏实,还可能埋下颈椎劳损、视力下降等隐患,影响体态和身体健康。家长们的担忧、孩子们的不适,并非无人察觉,只是常被“教室空间有限”“教学资源紧张”等现实问题所耽误。而陶堰街道的做法,恰恰打破了这种“习以为常”,从孩子最迫切的午休需求出发,用560套课桌椅、8万元的投入,让孩子好好睡一觉从“愿望”变成“日常”。这种不回避小问题、不轻视小需求的态度,比任何宏大的教育口号都更有说服力。

  此外,这份关怀并非“一刀切”的粗放供给。考虑到一至二年级学生抵抗力较弱,学校专门开辟单独午休教室,铺设柔软垫子;三至六年级学生则用可调节的课桌椅,按需调整躺卧角度。从“统一趴着”到“分级呵护”,背后是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生理特点的精准考量。教育的本质,本就是对“人”的尊重,而尊重的前提,是看见个体的差异。当学校愿意为低年级孩子多准备一间教室,就是把“每个孩子都该被好好对待”的理念,落实到了午休的每一个细节里。

  有人或许会说,一套课桌椅、一间午休室,不过是一件“小事”。但教育的温度,恰恰藏在这些“小事”里。比起硬件设施的堆砌、升学率的比拼,让孩子在成长中少一点颈椎的酸痛,多一份午后的安稳,看似微小,却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学习体验,因而也更为实在。正如家长所言,“不用再为孩子的睡眠不足而担心”。这份安心,是任何成绩单都无法替代的。而孩子放学回家主动分享“睡觉舒服多了”的喜悦,更印证了这份关怀对他们成长的意义。

  这个学校的做法启示我们,并非所有的教育改进都需要大投入。那些贴近孩子日常的小改变,比如更舒适的午休环境、更灵活的课堂安排、更贴心的校园服务,往往就能以微小的成本,收获更实在的教育效果。我们也殷切期待,这样的“小温暖”能从陶堰小学走向更多校园,让更多孩子不仅能在辛勤学习中收获知识,更能在“躺平”的过程中感受到被珍视、被呵护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