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绍鸭跨越千里“落户”三原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周梦琪

  本报讯 9月15日,陕西省咸阳市秋意渐浓,位于三原县麦刘村的养殖基地内,浙江省农科院的专家和浙江国伟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实验,他们对刚刚“入住”三原的9000只“国绍Ⅰ号”绍兴鸭苗进行数据比对。这批特殊的“南方来客”前不久跨越千里“落户”三原,标志着浙陕协作下的“南鸭北养”项目正式启动。

  作为我国优质蛋鸭品种代表,绍兴鸭具有料蛋比高、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等特点。而革命老区三原县地处渭北旱腰带,坐拥丰富经济林资源,气候与林地条件恰好为林下养殖提供了天然环境。当南方良种遇上北方沃土,一场由政府搭台、科研赋能、企业唱戏的产业协作,就此拉开序幕。

  项目的落地,离不开浙陕两地的密切联动。三原当地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发展林下养殖,并寻找优质品种,当地有关部门多次到浙江寻找合作企业。今年初,浙江省农科院专家组与浙江国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斌丹赴三原县调研,并正式启动了科研工作站。其间,首批鸭苗开始试养,为项目的全面开展筑牢了技术根基。

  在咸阳市老促会、市老年科协的牵线搭桥下,今年6月,陕西易安一帆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国伟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签订了《南鸭北养技术服务协议》和《南鸭北养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不仅引入“国绍Ⅰ号”优良鸭种,更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搭建技术支撑体系。

  如今,经过前期试养,“南鸭北养”在三原已探索出一套可复制的绿色发展模式。其中在养殖方面,项目将充分利用三原县十余万亩经济林资源,积极构建“粪肥还林—虫果饲鸭—节水降耗”绿色循环体系,同时创新推出“果林+蛋鸭”立体种养模式,为“南鸭北养”探索出新路径。在运营层面,当地将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依托“公司+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合模式,引导更多条件成熟的村集体和农户参与进来,共同做大做强养鸭产业,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带动老区群众增收致富,促进老区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从江南水乡到渭北老区,“南鸭北养”不仅是一次家禽良种的跨区域迁移,更是浙陕两地资源互补、技术互通、产业互融的生动实践。“接下来,我们会在技术和市场上积极配合,推动‘南鸭北养’从‘落地’向‘扎根’迈进。”陈斌丹告诉记者,项目还要延伸产业链,从种鸭繁育、蛋品生产向深加工、品牌销售拓展,他们将积极帮扶当地农民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让三原的“绍兴鸭蛋”走向更广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