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校地联姻破壁障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张 峰

  通讯员 闾高桥

  本报讯 近日,嵊州市浙江万丰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攻克一项新能源汽车大型压铸件的技术难点。毕业于浙江科技大学的瞿涛等,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瞿涛的快速成长,是嵊州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构建全链条人才培育体系的生动缩影。2022年,万丰与浙江科技大学签署人才培养基地协议,学校选派20余名优秀学生前来实习,其中10人通过选拔留企工作。瞿涛便是其中之一,如今他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电气工程师。此外,万丰还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重点合作高校引进人才,研究生占比在30%以上。

  近年来,嵊州以人才战略重构产业基因,打造“平台+人才+产业”协同发展体系,构建“前端理论培养、中端技术赋能、末端梯队建设”的全链条培育模式,推动技能人才密度转化为产业创新浓度,助推产业蝶变升级。

  浙江天盛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精密钣金制造服务龙头企业,自2016年起与本地职校合作,并逐步扩展至大专、本科院校。“通过政府搭桥,我们已与6所高校达成合作,每年招收约30名实习生。”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陈健介绍,目前企业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已从原先的10%提升至20%,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

  “政府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协助企业开展校园招聘与人才定向培养,有效缓解了专业人才紧缺问题。”嵊州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科迪介绍,随着产业升级与产业链延伸,企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为此,该中心年均对接高校超50家。

  校企合作不仅局限于人才输送。2019年,嵊州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建校地合作研究院,聚焦厨电产业培育数字化产业工人。截至目前,研究院已协助企业引进20余名高层次人才,培训产业工人近5000人次。

  如今,嵊州已建成覆盖厨电、真丝领带、新能源装备等领域的五大校地研究院,通过精准育才、企业服务与技术协同攻关,推动技术人才在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业态培育中发挥关键作用。截至目前,五大研究院已累计服务企业500余家次,开展项目合作165个,破解企业关键领域技术难题1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