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南
大伯父初中毕业就拜邻村的一个老中医为师,5年后,老中医驾鹤西去,学了一点皮毛的大伯父只能遗憾回家。20世纪60年代末,大队成立合作医疗站,40岁出头的大伯父有了用武之地,理所当然地成为医疗站的赤脚医生。
当时,大家都到生产队参加劳动,一个大男人辛辛苦苦干农活一天,得8个工分已经不错了,只有什么农活都会干的全劳动力才能一天拿10分。而大伯父在医疗站给人治病,一天也是10分。
我很为大伯父的职业骄傲,因为他名为赤脚医生,却不用赤脚去地里干活,更重要的是,他还特别受人尊重。
初中快毕业时,我跟大伯父说:“我不读书了,跟你学医。”“念高中去,上大学。”大伯父一脸严肃地说。尽管当时还没有恢复高考。
高中毕业后,我回乡参加生产队劳动。第二年,高考制度恢复,我也报了名。我知道自己是滥竽充数,可志愿还得填报。“报考医学专业。”大伯父非常认真。但是,“哥已不再是当年的哥”,当初你不让我学医,今天就不听你的,我赌气填报了新闻专业。
大伯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从不讳言当医生的好处,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救死扶伤”的天使。继我之后,大伯父的三个孩子相继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很希望孩子们学医,但又尊重他们的意愿:你们若是喜欢医学,就选择学医;不感兴趣,就算了。
或许小孩子都不喜欢“复制”父母的职业,大伯父的三个孩子亦如此,都没有走大伯父的“医”道。大儿子国富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留校当了一名大学老师,去年刚退休;二儿子国强上农大,毕业后回老家的县农科所工作;小女儿燕燕选择机械工程专业,如今是一家国企的总工程师。
今年“五一”节,国强儿子要娶媳妇,我回老家喝喜酒。闲谈中,大伯父捋着山羊胡子笑呵呵地对我说:“我的三个孩子虽然没有跟我学医,但也过得不错,都有出息啊!”
“好,好!”我轻轻点头。
今年,我侄孙也参加了高考。高考志愿怎么填,选择什么专业,这可是决定将来他从事什么职业的大事。侄孙跑到我家,要我帮他“参谋”。我就把大伯父与三个孩子的故事讲给侄孙听,侄孙瞬间明白了我的用意:“小爷爷,我知道怎么填报志愿了。”
的确,选什么大学?选哪个专业?这是现实的事情,因为它关系到考生以后干什么职业,将来吃什么饭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选哪个专业,做什么职业,只是谋生的一种手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谁也不能保证今天的好职业,到了明天还是好职业。从这一点来说,世上根本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适合自己的职业。有了兴趣,感觉一生为之付出有意义,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