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女孩担纲绍剧经典《硃砂球》
日期:09-13
18岁女孩担纲绍剧经典《硃砂球》
青春版绍剧将走进上海、香港,为老戏注入新活力
■ 记者 陈烁 文/摄
在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排练厅里,18岁的朱杭豫一个鹞子翻身,手中长枪如蛟龙出海,这位刚成年的女孩正在排练绍剧经典武戏《硃砂球》,她是该剧青春版的女主角曹彩娥的扮演者。
《硃砂球》被列入2025年中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项目,将于10月份在上海、香港演出。这些天,年轻演员正经历着艺术生涯中最严苛的考验,希望以最青春的面貌将《硃砂球》展现在观众面前。
艺术试金石磨出新光泽
在排练厅里,朱杭豫和其他演员正在反复练习抛枪、耍枪,眼神凌厉,练功服早已湿透。指导老师徐峰站在一旁,眼神专注,不时上前调整她的手臂角度:“再高一点,对,这样才够英气!”或者亲自示范:“这里的情感表达要再饱满些!曹彩娥此刻不仅是武将,更是一个痛失至亲的女子!”
《硃砂球》是绍剧经典传统戏,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面对魏国背盟入侵,齐国女子曹彩娥历经父死夫亡的惨痛,最终身着重孝,率哀兵上阵,以战藤甲兵、收硃砂球、破火门阵的赫赫战绩复仇雪耻。徐峰说:“《硃砂球》是一部以武戏为主的绍剧经典,对演员的武功、做功要求极高,能够全面展示演员的基本功和舞台表现力,是检验青年演员综合素质的试金石,对绍剧艺术的传承意义重大。”
《硃砂球》入选2025年中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项目,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熊香珠表示:“这次复排将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紧密结合,就如老树发新枝,既要保持传统的根系,又要长出时代的绿叶。”
国家级平台的认可带来了多重效益。该项目不仅获得了权威认可和宝贵资金支持,更显著提升了绍剧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据悉,该剧目的音乐处理、节奏风格都是绍剧独有的特色,是体现绍剧粗犷豪放风格的典型代表。
“一桌二椅,简约而不简单。”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书记、院长,该剧导演章劼表示,“我们坚持‘先继承后创新’的原则。中国戏曲尤其是古老剧种普遍存在继承不足的问题,青春版首要目标是保留绍剧的原汁原味。”
从注重动作到揣摩人物心理
2007年出生的朱杭豫,前不久刚刚吹灭了18岁生日的蜡烛。每天上午9点,她都会准时出现在练功房,开始一天的严格排练、训练,晚上还要反复揣摩唱腔和表情。这样的日程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
“有时候一个动作要重复上百遍,但每次有所突破,就会增加一分自信。”对朱杭豫来说,辛苦不算什么,最困扰她的是如何把握曹彩娥这个复杂角色,“她不仅是武将,更是女儿、妻子,最后成为复仇者。我需要用眼神、身段和唱腔来表现这种转变。”
在练功房的角落里,饰演男主角滕青的青年演员陈宇杰正捧着剧本潜心钻研。虽然3年前就已饰演过滕青,但他正在突破以往的表演窠臼,塑造一个更为立体深刻的舞台形象。“前段时间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自己过去的演出片段,发现当时对角色的理解还很肤浅。”陈宇杰坦言,“以前过于注重外形的俊朗和动作的潇洒,现在才真正体会到,滕青的悲剧内核在于他的年少轻狂。”
如今,陈宇杰在剧本研究上下足了功夫,着力揣摩如何精准呈现滕青前期的傲气与后期的悲壮,让观众为这个角色的命运扼腕叹息,而非简单地认为他“愚钝”。
排练时间格外紧迫,剧组需在9月20日前完成5个剧目排演以备战上海、香港的连演。单剧排练时间被压缩到极致,演员们不得不加班加点。“有时为了完美呈现一个武打动作,他们要反复练习到深夜。练功房的地板上洒满了他们的汗水,也见证着他们的成长。”章劼说。
下个月,青春版《硃砂球》将赴上海演出,这是绍剧拓展大中城市市场的重要一步。章劼表示:“‘青春版’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文化品牌,它向年轻观众传递信号:这不是陈旧的艺术,而是充满青春力量、与你同时代人的艺术。”
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剧组对原剧作了精心调整。将原本3个多小时的演出精简为更适合现代剧场节奏的版本,同时剔除了一些过时的桥段,使整体呈现更加精致。
“我们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章劼说,“年轻演员的体能、朝气和对现代审美的理解,能够为这部老戏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舞台呈现更加火爆、精彩,吸引当代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