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秸”尽所能走出高质量利用新路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周梦琪

  本报讯 近日,我市出台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高质量综合利用的若干政策,通过财政奖补和机制创新,破解秸秆利用“最后一公里”难题,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据有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农作物秸秆利用量达61.16万吨。为全方位推进农作物秸秆高质量综合利用,我市在去年出台的实施意见基础上,聚焦收储体系、利用主体、重点区域管控和科技装备四大关键环节,再次打出政策组合拳。

  在秸秆收储体系建设方面,我市将加强要素保障和资源配置,优先支持规模化秸秆利用企业配套建设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鼓励各区、县(市)对区域性收储中心和村级收储网点建设进行奖励。此外,还将加强培育秸秆综合利用经纪人或秸秆收储队,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秸秆收储运网络。

  在秸秆利用主体培育上,该政策主要围绕集中高效利用和就地循环利用两大类主体进行扶持。鼓励规模企业自主开展农作物秸秆收储运用,对收储运用秸秆规模达到1万吨的项目,验收通过后最高奖励100万元。对就地大量消纳秸秆加工成用于农业再生产的产品,实现秸秆绿色循环利用的主体,将额外给予奖励,推动秸秆就地循环。

  推动重点县乡开展秸秆利用工作。该政策将支持各乡镇(街道)落实秸秆应急收储利用模式,具体包括应急收储队伍建设、临时收储机构落实、秸秆兑换机制出台等方面。同时,对空气质量敏感区域内的农田强化管控,对于落实“低茬收割、离田利用”要求、规定区域内无火点发生的涉农乡镇(街道),在秸秆综合利用配套项目建设上给予政策支持。

  科技装备提升是政策激励的另一重点。鼓励各地加快秸秆综合利用适用农机推广应用。鼓励各地对秸秆颗粒燃料造粒机、粉碎收集机等高效离田机械落实地方性购买补助,同时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升级,鼓励与科研机构、高校加强合作,创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加快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创新转化。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指导各地强化政策宣传和引导,提高农民有效利用秸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形成秸秆离田、循环利用、杜绝焚烧的长效机制,实现环境改善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