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以职教之笔绘就“三农”共富新图景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07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从会稽山麓到若耶溪畔,从越城校区的深耕积淀到柯桥校区的崭新启航,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作为浙江省唯一一所校名中带“农”字的高职院校,坚守“立足绍兴、服务三农”办学定位,锚定“以大农业观为指导的新型农业高职院校强校”发展目标,落实“学生体面就业、教师幸福生活”两大办学指向,力求“办学条件提升、治理体系改革、专业内涵建设”三大突破,聚焦“思政引领力、行业贡献力、城市服务力、同行辐射力、国际影响力”五力提升,走出了一条富有农商特色的发展新路子。学校立足绍兴、辐射浙江,通过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区域发展,累计为“三农”领域培养技能人才超5万名,开展涉农培训超8万人次,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重要职教力量。

  9月,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柯桥校区如期启用,这座投资8.47亿元、占地近100亩的职教新地标,更是让这所扎根农业的高职院校迎来了高质量协同发展、服务“三农”能级跃升的全新阶段。

  撰文 赵婧赟

  图片由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提供

  锚定“三农”特色

  构建“专业+平台”融合发展新格局

  国以农为本。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自办学以来,始终将“服务三农”作为立校之基,形成了以“三农”专业为特色,以现代商贸专业为主体,旅游、艺术、汽车等专业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近年来,学校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搭建特色平台,让“新农人”培育既有专业厚度,更有实践温度。

  学校持续优化涉农专业布局,聚焦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近两年相继增设园林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等新专业。截至目前,共有涉农专业12个,涉农专业占比达42.3%。其中,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群连续两轮入选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主持教育部“中华茶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和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

  为强化技能培养,学校打造现代农业教学实训基地、教科农场等校内实训平台12个,校外实训基地500余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实现“教学—实训—就业”全链条衔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3%,留绍就业比例连续3年提升,为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留住“新鲜血液”。

  今年9月正式启用的柯桥校区自规划之初,便锚定茶旅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深度结合柯桥区平水镇“省茶叶强镇”的产业优势,以“培育现代农业与旅游烹饪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推动形成“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实训教学贴近生产、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的特色育人体系。柯桥校区重点承载现代农业学院与旅游烹饪学院3000余名学生的教学与实训任务,开设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园艺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等核心专业。为了让技能培养更贴近产业实际,柯桥校区不仅配备2幢专业化实训楼,还建有占地面积200亩的校外农业实训基地,可开展茶叶种植与加工、绿色食品研发、乡村旅游规划等全链条实训教学,实现“课堂联通田园、内容对接生产”。

  在平台建设上,依托浙江茶业学院培养茶产业高端人才,累计招收学员480余名,学员先后获全国技术能手等各级人才称号累计90余人次、国家级奖项11项。依托绍兴市乡村振兴学院,开展涉农培训1.8万余人次,为绍兴“三农”发展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打造绍兴市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基地,协同开展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作为市级技能竞赛基地,年社会考试考生人数达7300余人次。柯桥校区启用后,将统筹各大平台资源,为绍兴区域“三农”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智力支撑。

  深化产教融合

  打造“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新范式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产教融合。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始终坚持“校地共建、校企共赢”理念,打破“围墙”办学,通过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开设订单班、开展技术服务,让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合伙人”,让学校成为产业升级的“智囊团”,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

  今年,学校牵头成立全国茶叶行业与非遗传承创新产教融合共同体,整合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资源,形成政府搭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构建茶产业创新生态,打造茶产业产教融合样板,推动茶产业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助力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前不久,全国数字会展产教融合共同体组织架构在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全面落地,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学院(数字会展学院)正式成立,开启实体化运作。同时,依托绍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产业资源,以共同体为平台核心,以动态优化专业布局、深化课程共建、强化项目实践为抓手,推动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转化为纽带、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会展教育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

  学校加强校企协同育人,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共建中茶、金融大数据、联华等10个特色产业学院,开设现代学徒制订单班2个,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3个,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深化1+X证书制度,2024届毕业生获职业技能证书占比91.5%,其中高等级职业技能证书占比36.8%,学生走技能成才之路信念愈发坚定。

  学校还注重以科研赋能产业,今年上半年建立“乡村建设研究基地”,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等技术研究与指导。组建3支市科技特派员团队和10支科创团队,在农村电商产业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发表涉农论文30余篇,立项涉农项目29项。此前,校企合作研发的国内首台小型蒸茶机,已在浙江150余家茶企推广使用,为企业提效增收超1200万元,用技术创新彰显职教价值。

  赋能区域发展

  汇聚“人才+服务”农商智慧新力量

  作为扎根绍兴的高职院校,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更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将服务地方作为发展之要,从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建设、促进人才振兴三个维度协同发力,将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深度融入区域发展血脉,转化为驱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智慧动能。

  学校全面对标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行动,办优办特浙江茶业学院,持续建设四级涉农服务平台,开展各类涉农帮扶培训累计2万余人次。由学校打造的“农商教培”平台,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体验实验基地”“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实验校”,2024年累计完成各类社会培训4万余人次,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职教引擎。

  在产业赋能上,学校紧扣浙江特色产业需求,精准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如助力磐安小吃产业营收超1.5亿元,参与嵊州小吃品牌经营形象设计,助力发展一批自主品牌小吃企业;为遂昌县白水村、柯桥区平水镇等村庄提供农产品电商运营指导,帮助农户打通“产销链路”。今年7月,学校还与嵊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嵊州产业学院(嵊州小吃学院),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未来将新设6个专业,涵盖食品检验、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紧密契合嵊州市“3+4+4”产业发展方向,将为嵊州市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供强大支撑,并全面助力嵊州小吃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方向提质升级,打造全国小吃产业人才培养高地。

  在助力乡村振兴上,学校创意设计学院师生团队主动“接单”,为绍兴市柯桥区香榧品牌展示馆、新昌县城南乡农特产品数字展馆、诸暨市浬浦镇等村庄提供规划设计服务,打造梅韵乡憩营地、农耕文化广场等特色空间,带动及创造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其中,平水镇东村村梅韵乡憩营地,通过保留乡土风貌、融入茶元素,已成为网红打卡点。

  从越城到柯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以双校区办学模式迈开发展的坚实步伐,其每一步发展,都紧扣“三农”需求、扎根地方沃土。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强农兴农为使命,深化农商助力模式,让柯桥校区成为现代“新农人”培育的新基地、产教融合的新平台、区域服务的新窗口,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更多农商智慧,让职业教育的光芒照亮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柯桥校区全景。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柯桥校区迎来首批学生。

  学子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金奖作品获央视报道。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与新昌县城南乡开展“校地携手,共富同行”党建联建活动。

  举办浙江茶业学院线下集中授课开班典礼。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与嵊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嵊州产业学院(嵊州小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