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六干争先 助残共富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04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六干争先 助残共富

  —“绍兴实践”托起残疾人幸福生活

  助残聚力,共富同心。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如何确保残疾人群体“一个都不掉队”,是一道时代必答题。绍兴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助残共富,聚力实干争先,紧紧围绕残疾人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核心目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照亮了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前行道路。

  在助残政策制定上,深入调研、精准施策,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保障体系;在产业发展扶持上,因地制宜、精准发力,为残疾人开辟出广阔的就业创业空间;在服务模式创新上,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打造个性化、专业化的助残服务品牌……一系列具有辨识度和推广价值的创新实践,彰显了我市在助残共富道路上的担当与智慧,为全国破解助残共富难题提供了宝贵的“绍兴实践”。

  强化顶层设计 实施“一十百”提升工程

  我市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高起点规划实施“一十百”助残共富提升工程,即创新出台落实助残新政《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促进共同富裕的若干措施》(简称“绍十条”),打造十条具有绍兴助残共富辨识度的特殊风景线,培育选树百个助残扶残示范点,串点成线织面,擘画新时代助残共富“绍兴地图”。

  用情出台“绍十条”助残新政。2022年,绍兴市委、市政府出台“绍十条”,这是全省地市中首个助残共富新政,10方面34项政策“干货满满”,其中5项政策措施为全省首创、8项为全省最优,财政每年增加政策性惠残资金5000万元,为推动残疾人共同富裕注入了强劲动能。

  用心完善“十大”关爱服务。梳理完善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政策清单,在原有31条政策措施基础上,出台13项新政策,致力打造残疾人生育、康复、就学、就医、就业等10方面优质服务品牌,切实增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尤其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推动孤独症人士全生命周期关爱等5项中国残联改革试点,边谋划、边探索、边总结、边推广。

  大力推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金”)调剂金制度。2022年起,市残联同市财政局探索建立残保金专项调剂金管理办法,实行统一管理、统筹调剂,统筹比例为各区、县(市)残保金的5%,每年可统筹2000多万元,用于补助各区、县(市)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建设和助残民生实事项目,充分调动县级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积极性,有效发挥“四两拨千斤”撬动作用。

  优化公共服务 健全全覆盖助残保障体系

  我市坚持政府兜底、服务优质,以“七优享”工程和民生实事为载体,实现“残疾人之家乡镇全覆盖、儿童康复机构县级全覆盖、重度残疾人托养机构市域全覆盖”目标,年服务残疾儿童康复600人、托养照护3000人以上,有效发挥“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和“庇护一人、解放一家、稳定一方”作用。

  残疾人之家和托养机构作为基层助残服务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成效持续显现。2023年起,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精心实施残疾人之家三年提升行动,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规范化服务能力、拓展助残平台功能,全市建设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113个,庇护照料残疾人2500余人。切实发挥残保金专项调剂金作用,多渠道投入2.5亿元,以“项目为王、实干争先”为导向,完成5个县级托养机构新建改建项目,全市现有9个托养机构,总托养床位700多张,入托人数扩容至269人,托养工作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

  规范化办好儿童康复机构,完善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评审通过14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实现县域全覆盖。抓实机构规范化建设,每年举办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不断提升康复服务能力。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全市域推进无障碍建设,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56个省级无障碍社区,成立无障碍环境督导组,推动轨道交通、县乡便民服务中心等重点场所无障碍服务全面畅通。目前,无障碍公交车已实现全市覆盖,残疾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政策全面落地。

  聚力勤劳致富 拓宽高质量就业创业渠道

  我市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多措并举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通过实施“十大行动”,构建政策保障、服务帮扶、平台支撑三大网络,持续完善就业创业支持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持证残疾人就业率达68.83%。

  深化就业帮扶,切实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5年来,全市走访援助近3000户就业困难残疾人家庭,举办41场专场招聘会,累计落实残疾人公务员岗位6个、事业单位岗位11个、国企岗位35个,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创新打造的助残共富产业园建筑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引进盲人医疗按摩等10个创业项目,设立电商直播、艺术工作室等就业平台,已帮助40名残疾人实现创业就业。

  鼓励创业致富,实行“政策+创新”双驱动模式,以政策支持和机制创新有效激发残疾人创业活力。对初创残疾人给予2万元补贴和1万元社保补贴,提供最高5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将盲人按摩纳入医保定点,已有2家机构成功通过申请。特别是首创残疾人创业产品进超市机制,在浙江供销超市设立专属展位,帮助残疾人创业者年均增收约20万元。

  助推精神富有 擦亮教育文体“金名片”

  我市坚持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两手抓两手硬,持续擦亮残疾人文体“金名片”。在全省率先出台《绍兴市残疾人文化体育贡献奖励办法》,投资2.1亿元易地新建绍兴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和越城区育才学校,率先实现省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满堂红”,全市残疾学生义务教育安置率达100%,高中段安置率达97.46%,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深入实施文化助残活动,积极推进“光明影院”全国试点工作,构建“1+N”光明服务圈,设立“光明影厅”19个,组织观影活动280场次,惠及残疾人11000余人次。打造“与你同行+”文化助残品牌,开展“六个一”文化助残活动5.5万人次,年服务人次数较“十三五”时期提升200%。

  持续做强游泳、赛艇、象棋、围棋等项目,扶持发展旱地冰壶、盲人门球等集体项目,极大促进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绍兴残疾人运动员在巴黎残奥会上取得7枚金牌、1个第四名和1个第六名的优异成绩,打破4项世界纪录、1项赛会纪录,残奥会金牌数首次跃居全省第一。优秀运动员蒋裕燕喜获2025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最佳残疾人运动员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劳伦斯奖的残疾人运动员。

  凝聚助残合力 构建立体式社会助残体系

  我市坚持聚合社会助残正能量,发扬慈善之城优势,创新联盟、基金、越商助残三大载体,构建“多方共赢”合作模式,不断完善社会助残工作体系,助力残疾人朋友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美好生活。

  民营企业是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促进残疾人共富的重要角色。2022年,我市启动了企业助残促富大行动,开展“百万资金爱心直达”“百家企业结对帮扶”“清凉访视关爱进家”等系列活动,每年组织百家爱心企业与百个困难残疾人家庭长期结对,切实变输血为造血。

  为进一步托起残疾人的共富梦,我市成立全国地级市首家爱心助残共富基金,通过“企业捐一点、社会捐一点、残疾人工作者捐一点、红十字会支持一点、创业残疾人反哺一点”等形式,有效带动县级残联成立助残共富基金。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成立助残基金6只,累计吸纳爱心捐款近1000万元。发起成立市级助残共富联盟,首批60个市级部门、爱心企业、助残组织通过智慧的集中、资源的集聚、政策的集成、服务的集合形成聚合效应,并与10余家单位建立助残共富战略合作关系,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

  今年,我市还成立了助残志愿者协会,与市红十字会共建博爱助残驿站,全面启动志愿助残五大行动,累计开展助残活动70余场次,服务超7000人次。

  踏上新征程,我市将继续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担当,持续深化残疾人事业改革创新,不断拓展助残共富的实践路径,努力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这座“爱心城市”,正用实际行动书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残疾人一个也不能掉队”的生动答卷,为探索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贡献更多绍兴智慧、绍兴方案。

  撰文 周章宇

  图片由市残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