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天际线” 激活新经济
绍兴公安全方位构建低空安全底座
■ 记者 周梦琪
通讯员 周杨洁 赵均惠
本报讯 当无人机穿梭于城市天际,如何守护低空安全、激活经济新动能,成为现代城市治理的全新课题。今年,绍兴公安聚焦低空安全治理,以共富、共治、生态“三大警务”建设为抓手,以全省无人机公共安全管理能力试点为契机,全方位构建起低空安全底座,为“低空经济”腾飞插上制度与科技的双翼。
构建“空警”体系,亟需锻造低空安全的核心力量。绍兴公安在全省率先构建了市、县、所三级低空安全专业化组织架构,组建了由14名省级无人机高级专家领衔、685名持证“飞警”构成的低空安全专业队伍。通过实施“全员人才”计划及“20万年薪制”辅警政策,吸引尖端技术人才,联合顶尖专家团队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申请11项国家专利。同时,打破“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推动形成了以巡特警为核心、派出所协同、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的共建共治新格局。并在全市95个派出所设立了“空中义警”驿站,吸纳招募航拍、航模爱好者及低空企业技术人员共计1033人,组建起志愿者义警队伍,真正实现了“天空的事情大家管”。
科技赋能推动了低空监管从肉眼追踪向数字制导的跨越式发展。今年初,绍兴公安构建了全域全息监测感知网,实现了主城区信号的100%覆盖。对全市7000余架已注册无人机均加装了“电子身份证”,实时将飞行轨迹、高度、速度等数据上传至云端。此外,创新研发了全国首个低空安全管理服务平台,成功打通了政务部门与低空企业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了“飞行要素一屏掌控、服务申请一站通达、响应处置一键闭环”。平台自运行以来,已处理飞行备案、轨迹查询等申请近4000次,保障了政务、企业安全飞行超过5000小时,昔日的“数据孤岛”如今已转变为高效便捷的“智慧航图”。
坚持“管服并重”,激活低空经济“新引擎”。针对企业发展需求,绍兴公安创新推出护企优商服务模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依托“越警管家”服务平台,开通在线登记模块;线下组织警力对无人机售卖、维修等实体店铺进行常态化滚动排查,已标准化采集6.78万余条人、机数据。同时,联动7个政府部门及6家行业龙头企业,成立低空经济联盟,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针对通用、物流、农业、森林等25类应用场景,推出“一站式”飞行服务,全力保障2个通用机场、5条物流航线、3条外卖航线及31条观光航线的安全高效运行。
为有效遏制“黑飞”行为,绍兴公安构建报文解析基站、物联网基站、5G基站以及固定式侦测反制设备四级布控的安全底座,织就了一张严密的低空安全感知“天网”。依托先进的低空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将“黑飞”事件的现场处置平均用时大幅缩短至3分15秒。截至目前,已累计监测预警违规飞行5万余架次,使违规行为无处藏匿。
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接下来绍兴公安将不断深化低空护航安全基础建设,提升AI低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模型及全域全息监测感知网络的性能,进一步增强对“黑飞”行为的精准识别与高效处置能力;同时,全面拓展低空经济服务应用场景,优化多样化服务场景,为低空+物流、低空+文旅、低空+医疗等新业态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