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提升“青春之城”文化软实力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06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策划 倪 卫 郑杰峰

  撰文 杜静静 柯妮赛

  图片由上虞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

  “文化粮仓”,好戏连台;“城市书房”,知识家园。在上虞区,去图书馆看书看展,去城市书房研学游、打卡集章,到文化馆听讲座、学才艺,成为当前越来越受市民欢迎的生活方式。

  随着物质生活日渐富裕,人们更加渴求高品质的文化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立足城乡特点,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增强实效性。

  近年来,上虞区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青春之城”建设有机结合,涌现出一批丰富文化供给、彰显城市特色的“文化地标”,推动城市优秀文化共同体发展。

  时光音乐会。

  “悦读·越青春”添彩“书香上虞”

  阅读之光,照亮未来。

  “这本小说的作者是谁?故事发生在哪里?主人公是谁?ta是一个怎样的人……”8月29日,上虞区图书馆内,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优秀阅读推广人、绍兴市最美领读者顾珊珊老师向近20名青少年作《唢呐上的红飘带》读书分享。这本红色题材儿童小说,将大家带进革命战争年代,热烈的讨论中闪烁着理想和信念的光芒。

  国学讲堂“中华历史”系列讲座“一座难求”,《哪吒》《蓝色星球》等影片在“暑期电影放映周”上放映……今年暑假,上虞区图书馆秉持“欢乐一夏”的服务宗旨,打造以暑期国学讲堂、亲子活动、读书会、演讲赛、电影周等品牌活动为主的阅读盛宴,创新推出书香walk游2.0“城市书房研学游”活动以及“虞理共进”校地合作系列活动。暑假期间,共举办各类活动286场,其中阅读活动238场、展览8场、讲座培训40场,参与群众超10万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改革,要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改善服务为重点,使其不断增强活力。

  近年来,上虞区图书馆围绕“悦读·越青春”品牌,全力推进“书香上虞”建设。24个高颜值的新型阅读空间——城市书房散布在上虞大地,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的阅读。上虞区正深入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从“阅读空间”到“活动空间”再到“文化空间”,通过不断创新实践,优化城市书房内涵,拓展服务外延,扩大城市书房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让更多的群众走进城市书房,享受更优质的文化生活。

  “免费公益永远是城市书房的最大标签,但免费并不代表廉价和低级,而是更要顺应时代要求,提供更优品质的服务。”上虞区图书馆馆长宋星亮说,图书馆主要从三方面发力,其中就包括提供优美的环境:设计布局优雅,桌椅摆放舒适,书籍排架整齐,饰品点缀成趣。

  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作为一家县级基层图书馆,上虞区图书馆正在积极进行数字化时代慧“联”服务的探索和研究。今年4月,上虞区图书馆上线“智慧荐书—书瞳服务系统”。该系统基于用户行为偏好、阅读历史、图书特征等多维度数据分析,构建个性化图书推荐模型,推动公共阅读服务从“被动供给”向“精准推送”转型,还能为每位读者“画像”。“正在谋划的AI2.0版,将根据书房特点,遴选上架优质图书,同时在技术上做好保障,确保‘通借通还’顺畅。”上虞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把城市书房建设成为上虞优秀文化的载体,润泽更多人民,将是今后几年城市书房建设的重点。

  上虞区基本建成区镇村三级阅读网,城市书房与以50家天香书吧为代表的新型阅读空间如一粒粒斑斓的人文宝石镶嵌在上虞城乡。今年4月,上虞区图书馆依托全区城市书房网络,创新推出“青春上虞行 书香walk游”,包含25个研学游项目,将上虞孝德、瓷源、东山、春晖等“4+X”地域文脉,与城市书房深度融合,通过开展“城市书房研学游”活动,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将上虞特色文化融入各城市书房,同时延伸至周边景点,打造“一馆一品”文化共同体;二是通过开展“城市书房研学游”项目,让群众沉浸式了解、感悟、传承上虞特色文化;三是通过不断实践改进,形成一条“上虞书香Walk游”线路。

  目前项目已完成研学游团队招聘,开展了“红色陈溪”“孝德曹娥”等研学活动,年底前,将通过“菜单”形式开展研学游活动10场以上,并与区教体局合作,开展优秀城市书房研学游案例评比,引导中小学生以书房为窗,解码上虞的文化密码。

  阅读和社交、艺术、科技等多元需求相嵌合,让城市书房不仅是学习阅读的场所,还是文化客厅,成为年轻人愿意追捧的“免费度假村”和“充电桩”。上虞区尝试通过服务增效益,鼓励第三方运营。在保证公益性服务基础上,结合阅读元素、文化元素,推出有特点的餐饮、文创等相关产品,或结合非遗,经营相关农产品、纪念品,适当增加自我造血功能。结合阅读和特色,频频推出爆款文化活动。如“英台书院”弘扬梁祝文化,开展“一月CP(配对)共读”,让青年男女在阅读中找到知己;“竹隐间城市书房”设计“红色密室逃脱”,通过沉浸式游戏,重温烽火岁月。结合热点和节点,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如结合毕业季,推出“书房夜宿”“时光胶囊”等活动。

  从建成15分钟阅读圈,到成为文化新地标,上虞区图书馆不断显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与价值。守护、传承,研究、共享,一处处公共阅读空间承古开新,不断生长。

  “红漫竹乡 笔绘峥嵘”研学活动。

  《唢呐上的红飘带》读书会。

  让更多人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午间一小时”公益培训,全民艺术普及“青春文艺+”课堂……走进上虞区2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75家农村文化礼堂和社区文化家园等基层文化阵地,人们可以聆听一堂文化讲座,可以参与一场读书分享会,还可以接受艺术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文化阵地还延伸到了春泥计划普及点、文化分馆、乡村完小、城区小学等。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吸引着人们走进场馆获取新知。文化的和风细雨,已经悄然融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馆也因此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范。

  刚刚过去的暑假,贴心的“青春文艺+”公益行动,设有24小时母婴室,提供免费冷藏矿泉水;非遗夏令营里,孩子们沉浸式体验木上生花、丝竹禅意;越剧、古筝课堂上,兴趣在指尖与唱腔里慢慢发芽。

  8月30日晚,浙东古运河边的“曹娥里·十三弄”历史文化街区里,一场由上虞区文化馆的文艺骨干和志愿者共同发起的“时光音乐会”吸引游客和市民纷纷驻足。《童年》《同桌的你》……这些熟悉的旋律响起,把大家的思绪一下拉回到上世纪70、80、90年代,唤醒尘封的童年,带大家重温青春记忆。无法赶来现场的,还可“云端赴约”。

  “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他们的身份,也从之前被动接受的观众逐渐转换成主动学习、追求成长的主导者。”上虞区文化馆馆长马滨说,文化馆不仅要送精品演出,还要送扎实的培训,做到“精准滴灌”。

  为此,上虞区文化馆拟推出“祖孙隔辈来上学”公益培训班,为退休老人以及儿童提供点单式的打包文艺培训服务,让老人和孩子“共同成长”,其乐融融。

  “我们还准备打造文艺培训大巴,集合舞蹈、美术、音乐、戏曲等专业的培训老师,驶向百村万户。同时配套开设文艺大巴停靠站,方便教学。”马滨介绍道,文化工作需要双向奔赴,更要出新出彩。

  为有效盘活全域文化资源,该区文化馆还将结合上虞地域特色,打造多门类的文艺赋美典型,把舞台放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让文艺人才来到普通群众中,搭建供需对接的桥梁。

  为将文艺佳作精准送达百姓,在作品的创新创优上,上虞区将进一步邀请专家学者走进群众生活,从日常中汲取创作灵感。广泛召开作品研讨会,邀请来自不同岗位的平凡工作者,以他们的视角,去审视作品的内涵。在作品类型上,除传统的歌舞外,尝试莲花落小戏、越歌等贴近群众的乡土化表现形式,让好作品既入得了专家的眼,又进得了群众的心。

  在文化工作中,非遗占着较大的比重。如何利用好传播好非遗文化,是开展文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组织开展的全国非遗美食特色旅游线路工作,上虞区文化馆联合上虞旅行社,拟打造以谢安为视角的“东山再起 邀您共赴谢安家宴”非遗旅游线路。该线路将融合“东山指石蓝鳊”“上虞翠茗”“女儿红黄酒”“谢塘五香干”等非遗美食,以及“东山再起故事”“越窑青瓷文化”“百年古村、千年梯田、万年石浪”等文化资源,给群众打造人在路上游、文在口中品的特殊非遗体验,让非遗在寓教于乐中“活”起来、“火”出圈。

  盘活空间、演艺、人才资源,文化馆推出梁祝文化、虞舜文化的非遗快闪。以“说书+演绎”的形式,打造沉浸式的演出舞台,让非遗文化就像一幕360度的环幕电影,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

  在上虞,丰富的文化资源更加精准地服务于城乡居民,“让生活更美”的愿景正在实现。不断提升的公共文化空间,呈现着精彩纷呈的生活新面貌,其将阅读的宁静、学习的热情、娱乐的乐趣等巧妙融合,让人们在生活中品味诗意与远方。

  听奶奶讲梁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