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既保民生烟火 又护生态蓝天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03版:滨海潮声       上一篇    下一篇

  ■ 见习记者 朱灵斐 通讯员 王 芳

  本报讯 9月8日晚,滨海新区斗门街道“两湖夜排档”内热闹非凡。400多平方米的场地里,烧烤、炒菜、小吃……一家家餐饮小馆整齐排列,食客们围坐桌前谈笑风生。与寻常夜市不同的是,这里几乎闻不到浓浓的油烟味,走近细看才发现,每家小馆的灶台上方都装着一组油烟收集装置,净化后的烟气还会接入场地统一架设的烟筒,经由末端大型净化设备二次处理后排出。

  当前正值夜排档旺季,户外聚餐、烧烤闲聊是不少人消解疲惫的一大选择,油烟扰民、污染环境等问题却始终困扰着城市管理。今年以来,滨海新区瞄准这一痛点,在斗门街道等人口密集区域建起餐饮油烟集中疏导点,将分散的流动摊贩纳入统一管理,再辅以智能净化技术,慢慢蹚出了一条既保民生烟火、又护生态蓝天的新路。据统计,目前新区已建成4个标准化餐饮油烟集中疏导点,总占地约3800平方米,吸纳超130户流动摊贩在此规范经营。

  “我们一直坚持‘疏堵结合’,既不能让流动摊扰乱秩序,也不能一刀切抹掉大家需要的烟火气。”滨海新区产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为了让油烟治理不流于形式,新区对疏导点实行全流程设备管控,构建起“双净化”体系。“所有涉及烧烤、油炸、煎炒的摊位,必须100%安装小型油烟净化器,而且要接入疏导点的大型集中净化管道,先经过摊点初步净化,再通过场地设备二次过滤,确保油烟综合净化率达到95%以上。”滨海新区产业保障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光有设备还不够,新区还建立了“月度清洗打卡”制度,为每个疏导点都建立了净化器维护台账。“不管是场地的大型净化器,还是摊户自己的小型设备,每个月至少要清洗一次,清洗时间、效果都会记录在台账里,就是怕出现‘装而不用’‘用而不净’的情况。”该工作人员介绍。

  滨海新区为疏导点制定了“定期登记+违规惩戒”的准入机制,摊主需定期登记经营信息,一旦出现违规行为,轻则停业整改,重则清退离场,从准入端就压实了经营主体责任。同时,管理方还实行网格化巡查,每天下午、晚上各开展一次专项检查,重点看净化器是否正常运行、垃圾是否及时清理。“之前累计发现过90多起设备未开启、油污未清理问题,都当场要求整改,现在基本没再出现类似情况了。”负责巡查的工作人员说。

  科技手段的加入,让治理精度再上一个台阶。据介绍,目前每个疏导点都安装了油烟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测油烟直排、设备关停等违规行为,再结合餐饮业智治服务平台的后台数据,实现问题“发现—处置—反馈”全流程留痕。针对市民关心的油烟扰民问题,市场运营方还公布了投诉热线,承诺30分钟内到现场核查,2小时内反馈整改结果。

  “我们会总结现有疏导点的管控经验,在有需要的区域适时新增标准化疏导点,同时优化设备维护和管理机制,让‘守住蓝天白云’和‘留住人间烟火’能长久兼顾。”滨海新区产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