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文
“红管家”模式的精髓在于,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打破了各自为政的壁垒,将志愿队、网格队、执法队等多方力量有效整合,形成协同共治的合力
越城区白马新村市场是远近闻名的网红市场。最近因为这个市场及周边社区组织了“红管家”议事厅,又一次成为关注热点。这个做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积极意义,值得点赞。
何谓“红管家”议事厅?原来这是由社区牵头组织的一个综合性基层治理和服务中心。这个中心集中各类治理资源,统一指挥多支志愿者队伍和治理队伍,不仅全力守护市场秩序和环境卫生,还服务周边居民,设立了调解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并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必要服务等。这一系列关注、服务民生的方法和措施温暖人心,是基层治理创新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基层是各种人际关系和矛盾集中且突出的地方,是社会的治理重点。基层又是老百姓生活的地方,最能让人感受到人间烟火的热度、人情冷暖的温度。基层同时也是社会肌体最重要的组成细胞,只有基层治理到位,社会的安定团结、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加顺利。
关于基层治理,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有的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不少方法。但客观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任何经验和模式都不应该作为标签,只有不断实践,持续创新,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红管家”议事厅正是在探索基层治理新措施新模式的背景下产生的新治理平台。
“红管家”模式的精髓在于,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打破了各自为政的壁垒,将志愿队、网格队、执法队等多方力量有效整合,形成协同共治的合力。它的功能超越了传统的市场管理,通过设立调解工作室和心理咨询室等措施,将服务触角延伸至邻里纠纷化解、居民心理健康关怀等更深层次的社会需求,实现了从“管理”到“治理”再到“服务”的理念跃迁。
这一模式的深层内涵,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制度化的沟通协商平台。它让有关社会群体,如管理者、市场商户、志愿者、社区居民等不同利益相关方,坐下来共同寻找问题的最优解。这种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不仅提升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社区治理从政府主导走向社会共治。
从社会意义上看,“红管家”模式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启示。它通过上级指导与社区组织,确保了治理方向的正确性和行动的高效性。通过服务为本,精准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层次需求。这不仅有效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更在微观层面激发了社会活力,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