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党建统领多方协同 数智赋能提升质效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15版:理论/实践       上一篇    下一篇

  张俊牯

  加强宣传促氛围;抓实资金夯基础;提升服务聚合力;强化监管提质效

  越城区作为绍兴古城所在地,目前60周岁以上人口已达26万人,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31.59%,人口老龄化率较高。2022年越城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试点,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已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全区申领“爱心卡”的老年人达10余万人,服务满意度99%以上。

  基本成效

  坚持党建统领,多方协同推进。突出四类重点对象,以高龄老年人、失能失智老年人、困难老年人及有特殊贡献老年人为重点,划分四类对象,可享受相应的奖励或补助,其他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受服务指导价。构建“1+5+N”网络,“1”即坚持深化社区“契约化”共建机制,“5”即构建以组织部、民政局、财政局、社会组织、村社党组织为主体的推进矩阵,同时吸收慈善力量、爱心企业、志愿团体等组织为“N”的力量,形成党组织领导统筹,多方协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深化“四个一点”资金筹集,按照“财政投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家庭出一点”的“四个一点”原则,建立“爱心卡”资金池。区财政每年专项列支2000万元预算用于“爱心卡”项目,区慈善总会每年安排200万元资助“爱心卡”项目,成立五邻社区发展助老基金,累计筹集社会资金800多万元。

  坚持契约共建,深化分片服务。合理划分片区,注重服务队伍专业化。全区划定5个服务片区,由5家专业养老服务公司实施标准化、规范化运营,开展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六项基本服务项目。实施“五访关爱”,实现服务力量多元化。凝聚党员力量,通过网格连心走访、红色物业巡访、代表委员接访、共建单位接访、社会组织探访“五访关爱”活动,深入推进关爱老人工作。培育特色服务,突出服务项目多样化。推进企业特色助老服务,与震元集团、供销超市、蔬菜批发公司等多家单位大力开展合作,全区落地爱心商家274家。各镇街因地制宜创新为老服务内容,已打造出“幸福星期三”“共享菜园”等一批为老服务品牌。立足高频服务,推进老年助餐网格化。打造以基本助餐、特色助餐、慈善助餐为主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形成出门就餐、上门送餐、定制做餐、“爱心午餐”等四类模式,累计老人助餐200万人次以上。

  坚持数智赋能,促进质效提升。搭建数字平台,让服务更便捷。在“浙里办”开通“惠老e途—爱心卡”应用,实现服务人员、服务组织和服务对象在移动端的使用;与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联动,开展老年人精准画像,做好个体服务预判;依托有线电视端,与绍兴市中广有线公司合作开发为老服务一键通——“老方便”应用,为高龄、失能老人在家提供一键响应的养老服务。简化办理流程,让服务更高效。依托市民卡,通过“爱心无感智办”将部门、镇街、村社、老年人、服务人员等多层次信息融合贯通,在群众提起申请前,由系统共享信息发现需求,一键申请审核“爱心卡”并自动绑定,真正实现“群众一次不用跑、材料零填写、审核零人工、领证零出门”。实时动态监管,让服务更优质。通过“爱心卡”应用模块,从接单、派单、养老服务人员到点打卡开始到服务完成签退,采取GPS定位,老人可直接评价服务质量,同时对10%的服务工单质效进行电话回访抽查,完成两次评价,实现全流程闭环监管。

  存在的主要问题

  家庭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爱心卡”倡导多元化的筹资模式,但在实际实施中,大部分资金来源仍依赖于政府财政支持,社会、集体、家庭的参与度不高。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既加重财政资金压力,也不利于养老服务的可持续性,需进一步提升社会、集体、家庭出资的积极性。

  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的消费习惯需进一步培养。郊区、山区、拆迁安置小区的老年人消费观念较为保守,许多家庭还存在等待观望、依赖政府养老的思想,缺乏对购买养老服务的认知和信任,购买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不高、意愿不强,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城乡养老服务差异问题需进一步破解。城市和农村的养老服务设施和需求差异较大,特别是农村、郊区老人的养老服务网络覆盖还不够健全完善,服务内容还不能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如老年人就餐、就医、救急等需求还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对策与建议

  加强宣传促氛围。大力推进党建引领网格智治下的“五访机制”,充分发动网格力量,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通过定期入户走访加强政策宣传,深入开展节日走访、集体生日、集体交流、为老小事等“四个一”活动。完善社会尊老敬老和家庭养老褒扬机制,开展“孝亲敬老月”活动,组织“最美”系列、敬老爱老助老模范和示范村(社区)等评选活动,鼓励村(社区)设立“奖孝”基金。

  抓实资金夯基础。规范集体资金筹集,发挥党建联建机制作用,积极动员社会知名人士和企业家等群体捐资捐物,破解经济薄弱村社的资金难题。另外,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新模式,引导企业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模范带动个人、家庭投入养老服务资金,为老人购买服务。

  提升服务聚合力。以“乐龄中心”“乐龄之家”创建为契机,加快镇(街)居养中心和村(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改造提升,完善功能布局,重点加快老年食堂、老年学堂等建设。加大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引育、人才培养等力度。推出更多符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养老服务内容,努力打造特色服务品牌。

  强化监管提质效。迭代升级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完善“爱心卡”服务模块,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强化养老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全流程、系统化监督,实现对养老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群体画像、综合评估、星级评定、警示淘汰、激励引导。加强服务机构监管,促进良性竞争,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效,优化养老服务市场。

  (作者系越城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