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臣,嵊州市崇仁中学高级教师,青海省优秀援青工作者、海西州优秀援青教师。
今年7月,李海臣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年半的援青任务。“高原的寒风或许凛冽,但您的课堂总是活力满满,您让我们相信无论梦想有多远,只要坚持,总会有希望。”青海海西州高级中学的学生们为李老师举行了欢送仪式,并送上一封封诚挚的感谢信。
2024年初,当得知有援青支教的机会时,李海臣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援青之路,是自我成长之旅,更是两地教育的共富之路,我很荣幸能为之奋斗。”他说。随后他跨越千里,如愿成为海西州高级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
初到高原,李海臣需克服高反,并积极应对新环境、新学生以及跨年级上课等变化。针对当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尤其是口语短板明显的情况,他首先制订了“听说领先、读写跟进”的阶梯目标,打造“沉浸式”英语学习课堂,反复讲解知识点,并根据学情设计难度不同的分层作业,确保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他通过“每日5分钟FreeTalk”带领学生突破口语障碍,设计“情境语法微课”化解语法上的理解难点,用模拟旅游情景对话、英语电影配音秀、为食堂写英语菜单等活动,让英语学习生活化,还和嵊州市崇仁中学开展“两地学生英语作文同题写”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升英语学习兴趣。
在李老师的努力下,学生的英语成绩一步步提升。董同学说:“李老师会分析我们的学习短板,帮我们查漏补缺,我的英语成绩也从过去的80多分提高到了110多分,很感激李老师。”
“我为什么而来?来了做什么?最终能留下什么?”援青期间,李海臣时常会问自己这三个问题。他不忘初心,助力青海海西州高级中学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他定期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与当地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心得;他主动承担英语学科公开课任务,展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在“援青传薪”师徒结对中,他倾囊相授,所带的3位青年教师先后在德令哈市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同时,李海臣多次前往乌兰县开展教研帮扶活动,注重留下可延续的教学资源与机制。每天工作结束后,他都会写好工作总结、整理好教学资料、做好学情分析,建立起系统实用的“援青教学资料库”。他以教育援青为纽带,在雪域高原撒下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