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诗纯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绍兴市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印发,标志着全市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已正式启动。
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备受关注,与此同时,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的概念验证也逐渐进入人们视野。而概念验证中心就是通过对一项实验室阶段科技成果进行技术、市场、产业等多维度评估,验证该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的可行性,是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不可或缺的“加速器”角色。
据了解,我市概念验证中心将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聚焦现代纺织、集成电路、新材料、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2832”产业架构进行布局。在建设主体方面,主要鼓励高校院所、科创平台、研究型医院、科技企业等充分利用已有创新资源开展建设,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模式。
《指引》对于新创建的概念验证中心,要求具备较为完备的平台、技术、人才、设备条件,服务产业领域应符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在重点研究方向具有优势资源。对于采取认定方式的概念验证中心,我市也明确,中心需建立概念验证项目库,累计入库项目数量不少于20个,年度开展的验证服务项目不少于10个,完成科技成果的产品化不少于15项,且落地转化项目不少于10项。
在支持政策与监管考核方面,经创建(认定)的市级概念验证中心每年应提交年度运行情况报告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同时,市科技局会定期对已认定的概念验证中心开展绩效考评,考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应补贴或取消认定资格。“针对建设激励,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细化方案,预计将对成功认定的主体单位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等,助力中心完善基础条件。”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我市计划今年建成(认定)3至4家概念验证中心,目前已联合各区、县(市)完成摸排筛选,后续将对培育对象开展梯度建设。“下阶段,我市将继续统筹资源,在优质验证项目申报、科技金融赋能、验证人才引育等方面持续发力,让科技成果转得成、转得快、转得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