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历代文人“加推”,绍兴酒独绝天下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07版:古城       上一篇    下一篇

  ■ 冯建荣

  如果说水乡必定成桥乡,是一个历史结论的话,那么,佳水必定育佳酿,是又一个历史的结论。

  鉴水成就了独绝天下的绍兴酒

  鉴水最宜酒。以鉴湖水为代表的越水,是成就绍兴黄酒的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圣水”。

  著名绍兴师爷梁章钜在《浪迹续谈》卷四的《绍兴酒》篇中,专门写道:“今绍兴酒通行海内,可谓酒之正宗……盖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易地则不能为良,故他府皆有绍兴人如法制酿,而水既不同,味即远逊。”“水既不同,味即远逊”,梁师爷此话,可谓一针见血。

  科学检测表明,鉴湖水中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高出一般地下水或地表水多倍。

  正是这自然天成的鉴湖水,成就了独绝天下的绍兴酒。

  越酒出自越糯与越水的珠联璧合

  绍兴民间素有“老酒糯米做”之言,说的是越糯与越酒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是越酒仅次于鉴湖水的重要原料。

  这是因为,越糯具有淀粉含量高,黏性强,易蒸煮、发酵,出酒率高等优点。

  越糯与越水珠联璧合,成了越酒的天然原料。

  “绍兴老酒出东浦”

  东浦因酒而名。中华国酿,万年源远流长,全赖稽山鉴水;黄酒故里,千载地灵人杰,真乃风华胜境。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便捷的水陆交通,这里素有“绍兴老酒出东浦”“东浦师傅绍兴酒”的美誉。而今,又在此得天独厚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中国黄酒小镇。

  绍兴是黄酒故乡

  绍兴黄酒,以原产绍兴而命名,以色黄澄、香馥郁、味醇厚而闻名。绍兴因此而被雅称为“酒都”“醉乡”。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绍兴黄酒形成了状元红(元红)、加饭、善酿、香雪四大品种。

  会稽山、女儿红、古越龙山、咸亨、太雕、塔牌等,都是各具特色的绍兴黄酒的知名品牌。

  绍兴黄酒是中华国酿

  称绍兴黄酒为中华国酿,其理由有三。

  一是人无我有。白酒、红酒、啤酒国外多有,唯黄酒为中国独有,而绍兴又是黄酒的原产地。

  二是历史悠久。从《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等文献对越酒的记载算起,绍兴黄酒已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了2500多年,称得上是一部黄酒文化史,半部中华文明史。

  三是有益康养。绍兴黄酒具有其他酒类所不及的特殊的保健与养生功能。它有人体健康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以及维生素、蛋白质、有机酸等多种成分,适量常饮,有助保健养生。作为烹饪佐料,它可以祛鱼腥和肉类膻味,使菜肴更加可口。从中医中药来讲,它还是重要的药引子和药用辅料。

  由此可见,绍兴黄酒是绍兴人奉献给人类的宝物。

  绍兴黄酒催生了“名士乡”

  立冬开酿,是酒乡绍兴的神圣时刻,是越糯、鉴水与天时的神奇结合。

  它独特的酿制技术,本身就是国家十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丰富的饮用方式与康养功能,醉迷了无数的饮酒人,衍生了独特的酒文化,催生了迷人的“名士乡”。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更是与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绍兴黄酒中藏着人生

  人有欢合,黄酒可以助兴。

  人有悲离,黄酒能够消愁。

  人之亲情友情,历久弥深;恰似绍兴黄酒,越陈越香。

  绍兴黄酒越千年,中华国酿总缠绵。圣贤庶民皆钟情,春夏秋冬飘欲仙。这便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其挥之不去的原因之所在。

  钟灵毓秀,惟我黄酒,绵连千年岁月稠。曰公侯,曰黔首,谁个未曾暖心头。今朝可有佳酿否?有,别太悠;无,莫忧愁。这便是古往今来,黄酒对于人们的人生启迪。

  黄酒扩张着绍兴的经济版图

  黄酒是最具绍兴特色的物产,是绍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向着延长产业链、做强科技链、增加价值链的目标前进。

  它远销国外,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大亮点,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友好使者。

  越王勾践用酒鼓励生育

  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雪耻,实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策。为了增加兵力和劳力,他鼓励百姓生育,并用酒作为奖品。

  《国语·越语》是这样记载的,“生丈夫(男孩),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由此可见,绍兴产酒的历史之久远,当时产酒的规模之庞大,以及酒的功用之巨大。

  “箪醪劳师”成就投醪河之名

  《吕氏春秋》是秦始皇的仲父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其中的《顺民》篇中记载,越王勾践出师伐吴时,越中父老向他献酒,他把酒倒在河里,与将士迎流共饮,士气大振。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箪醪劳师”的故事。由此可见,酿酒、喝酒在当时已经十分流行,几成风尚。

  醪是一种带糟的浊酒,勾践投醪之所,后人称之为投醪河,亦称劳师泽。今绍兴古城内,此河仍在,此名未变。由此可见越人对酒的深厚感情,亦可见越人对先人的敬仰之情。

  元稹白居易命名越州为“醉乡”

  唐代大诗人元稹曾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两人是好朋友,常常隔江唱和。

  元稹在《酬乐天喜邻郡》诗中写道:“老大那能更争竞,任君投募醉乡人。”

  白居易在《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诗中写道:“醉乡虽咫尺,乐事亦须臾。”

  由此,“醉乡”成为越州的雅称,为后人传颂。

  喝越酒少不了“过酒坯”

  酒乡绍兴,不光酒的品种多、质量好,对“过酒坯”——下酒小菜,也颇有讲究。

  旧时大街小巷林立的大小酒店里,便常备有茴香豆、五香豆腐干和茶油青鱼干这三种“过酒坯”。

  而今,这些“过酒坯”仍然风行绍兴城乡,还成了外来游客的必尝风味。

  寒意天讲究汆筒热老酒

  “跑过三江六码头,吃过汆筒热老酒。”这是绍兴人在夸赞一个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的时候,常常喜欢说的一句俗语。

  汆(cuān,亦作爨cuàn)筒热老酒,其实是绍兴人沿袭至今的一种风俗。作为黄酒的原产地,绍兴人对喝酒自然也是颇讲究的。譬如,寒意天将老酒热一热再喝。这一方面,有助于控制饮量,因为热酒易为身体吸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健身体,不至于酒冷而影响肠胃。

  酒店温酒的汆筒,用白铁皮制成,上大下小,恰似一个倒“凸”字形,规格一般为半斤、一斤半、二斤三种。

  当客人落座,点定酒菜后,服务员便会高声吆喝起来,“张三来哉,元红一斤!”“几号桌酒好上哉,太雕两斤!”这绍兴话古韵古音,听起来像吟唱一般,双方在插科打诨之间,老酒与“过酒坯”也已经上桌了。

  以前,以这种方式经营的酒店,接待的一般都是鲁迅先生所称的“短衣帮”。而今,人们怀旧,斯文人也是很喜欢去这类酒店的。

  (节选自《绍兴有意思》)

  将接种好的酒药放入缸中保温培养。记者 章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