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徐晶锦
盛夏的会稽山,成片的香榧树擎起苍翠华盖,喜迎八方来客。
“当香榧青果坐着轨道车,从山顶来到加工车间,大家肯定想不到它们会摇身一变,变成香榧月饼、香榧巧克力、香榧腐乳等10多种衍生品。”今年暑假,柯桥区稽东镇研学游持续火热,孩子们争相走进会稽山古香榧群访问中心,聆听讲解员讲述稽东香榧的“前世今生”。如今,稽东镇年均接待研学团队超50万人次,带动山区群众创收近500万元。
绍兴是我国的香榧主产区之一,核心区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的会稽山古香榧群,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稽东镇就位于古香榧群的核心区域,全镇拥有香榧资源5万亩,百年以上古榧树2.1万株,千年以上22株,其中一株1580年树龄的古香榧树为世界之最。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古树名木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在‘两山’理念引领下,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对香榧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稽东镇党委书记喻孙坤说。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生态种养是基础。稽东香榧以壳薄、肉满、香脆闻名,品质佳、口碑好。“是稽东的好生态造就了香榧的好品质!”在占岙村榧农黄天明看来,守护好古榧林已是根植于所有村民心中的习惯,大家心甘情愿为之“舍”与“让”。
前几年,占岙村等几个村依托丰富的香榧资源,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秋冬旺季时,半个月就能吸引上万人前来观光游玩,为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但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和民宿,让地处汤浦水库二级水源保护区的稽东环境承压。“生态红线绝不能突破!”在当地政府引导下,为守护水源和古榧林,村民们都主动关停了民宿和农家乐。
“保护生态环境并不意味着不要发展、不能发展,而是以绿色为前提,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喻孙坤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难在“变现”、重在“转化”。如今,大家把更多心思花在延伸香榧产业链、拓展“绿色溢价”空间上。
过去,香榧产业有种质退化、附加值趋低、环保压力大等难题,稽东镇以稽东香榧品牌管理服务中心为依托,联合浙江农林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成立“科技小院”,这也成为打通致富经脉的关键。
在香榧品牌管理服务中心,稽东镇副镇长裘永波指着一排精油样品,道出了让“废料”变“好物”的奥秘,“香榧假种皮以往是令人头疼的废弃物,堆积如山难以处理,还污染环境。如今通过科技创新,将假种皮的汁渣分离,并分级提炼利用,两年内已有2500吨假种皮被转化为香榧精油、香薰产品,既消除了环境污染隐患,又为榧农开辟了一条增收新路。”
榧林更绿了,日子也更红火了。去年,稽东香榧销售额超1亿元,全产业链总产值超3亿元。“种香榧更有动力啦!”村民们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