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开学

日期:09-06
字号:
版面:第07版:迪荡湖       上一篇    下一篇

  高洋

  新学年已开启,看着入学的孩子,突然想起儿时开学的情景。

  我是20世纪80年代读的小学。那时候,校园里除了教室和走廊,基本都是泥地,地面被学生踩得又平又实,做操跑步,倒也适宜。一个暑假过去,也不知是哪来的种子,操场上、花坛里、转角处,只要有土的地方,都是青草,高可及腰,蓬蓬勃勃。于是开学第一天,往往是拔草。

  按班级分好块后,老师一声令下,大家就冲进草海,大显身手。

  自然,这种场合,显身手的主要是男生。那草经过两个月的疯长,茎粗根深,一株就是一大丛,哪有那么好拔。力气大的,甩一甩胳膊,一把抓住,气一屏,龇牙咧嘴。屏着屏着,忽然“啊”的一声,草被连根带泥拔出,人也摔个四脚朝天。大家哈哈笑着,他呢,爬起来,拎起草,四处炫耀。力气小的,也是一把抓住,也是气一屏。一屏,可就掂出了斤两,撑一会儿,默默地放开,转个身,拔小丛头的草去了。

  女生是另一种风格。她们找一小片矮草,或蹲或坐,三五成群,围成一圈。她们不是一丛一丛地拔,而是一根一根地扯。好在人多,说说笑笑间,包围圈慢慢缩小了。有的女生专门负责搬运,两个人,各拉住蛇皮袋的一个角,哪边草堆得多了,就往哪边跑。等把蛇皮袋塞得鼓鼓的,再抬到指定的地方去。

  全员参加的拔草劳动,每年开学,一般都要进行两三轮。九月初的天气,酷暑未消,大家头上流着汗,脸上沾着泥,还有手上脚上被刺划伤的,但我们都劲头十足,乐此不疲。

  其实,这拔草的过程,满是乐趣。

  草间最多的是蚱蜢。人一进去,蚱蜢就刷刷地飞起来。蚱蜢大抵分两种。一种全身绿色,头尾是尖的,肚子却圆鼓鼓。可能因为捏上去软软的,伙伴们给它取了个奇怪的名字,叫“豆腐嬷嬷”。豆腐嬷嬷因为身肥腿细,跳不高也飞不远,捉起来毫不费力。捉住了,捏住它的后腿,它就不停地蹬。腿一蹬,尖尖的脑袋就一上一下地点起来,看上去,似乎在磕头求饶。蹬着蹬着,你正想放了它,突然,一条腿掉了下来,女生吓得大叫一声,扔下就走。另一种蚱蜢,头大身细,有绿色、有褐色,还有色彩斑斓的。身体的颜色,似乎跟它成熟的程度相关。这类蚱蜢能跳能飞,抓起来有难度。眼看它飞起,落下,你蹑手蹑脚走过去,凝神找去,发现它正躲在一片草叶的背后。扬起手,悄悄靠近,心里冒出窃喜,刚要把手掌蒙下去,它唰地一下,又飞远了。即使抓住了,你也要当心,它有一对粗壮结实的后腿,腿上长着锯齿,如果被它弹一脚,还是有点痛的。

  抓蛐蛐是我们男生的乐趣。有经验的男生,开学那天口袋里藏着两三个火柴盒。拔草的时候,一边拔,一边竖着耳朵听。“嗒滴——嗒滴——”不远处,一只蛐蛐悠悠地弹着琴。听清了方向,慢慢走过去。近了,近了,还有十来步的时候,“琴声”停止了。无妨,你也停下来。蛐蛐警惕性不高,不出半分钟,它又傻傻地叫起来。这回听准了,走上前,扒开草,翻开砖,手到擒来。然而这虫子,天生是个乐天派,被关在了火柴盒里,它也毫不在意。劳动结束,上课了,冷不防,蛐蛐就在火柴盒里起劲地叫起来。老师听到了,眼一瞪,只好把它放了。有时候,它也会主动“越狱”。在火柴盒里待得闷了,它就用锋利的大钳咬,要不了多久,就能把那层薄木片咬穿。它钻出来,在放着书包的抽屉里逛一圈,爬到桌上,跳到凳腿上,跳到女生的裙子上。大家看到了,捂着嘴笑了。

  这几天,好多学校想了各种办法迎接开学,有走红毯的,有演节目的,我觉得,都不如我们那时拔草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