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汤桂平 文
8月29日,“鉴湖映越·七夕情韵”音乐嘉年华活动在鉴湖街道骆家葑村文化礼堂举行。当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前奏响起时,该村“四季女子合唱团”的28位村民身着紫色丝绒长裙款款登场表演。此时,主持人高琴转身来到台下,秒变指挥家,鼓励队员们唱出风采。
这是高琴被派驻到骆家葑村担任文化特派员以来,参与组织和展演的首场合唱活动。当天,还进行了一场特殊的交接仪式——上一任文化特派员王章伟将一柄木制指挥棒正式递到高琴手中。高琴接过这根具有象征意义的接力棒,感觉肩上有了新使命。
村民在文化礼堂开“洋荤”
活动现场,钢琴流淌出《梁祝》的旋律,台下村民眯着眼听得入神,脑海里浮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场景;箫声《烟雨》响起时,台下陈大爷轻轻打着拍子,恍若回到了摇着乌篷船的时光;当小提琴奏响《伊萨伊第四小提琴奏鸣曲》时,曾经觉得西洋乐高不可攀的村民骆业兴感慨道:“开‘洋荤’了……”
骆家葑村文化礼堂举行的这场音乐嘉年华活动,聚集了很多绍兴音乐舞蹈界的名人名家。这场活动是高琴作为文化特派员带给骆家葑村的首场“巡礼”。
“我把两架三角钢琴搬到了乡村文化礼堂舞台上,还请来了两位青年钢琴演奏家,一位经常在全球巡演,一位是毕业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钢琴博士……”高琴向记者亮出了这场音乐嘉年华的“招牌”。除了名家、艺术家云集,这也是越城区首次将完整阵容、高规格、专业级的音乐会从城市音乐厅搬到乡村文化礼堂,让高雅艺术首次“零距离”融入乡村。“高老师来了,文化礼堂更热闹了!”村委委员骆华强说。
高琴说,她更愿意把此次音乐嘉年华看作是文化特派员制度一次极为重要的落地实践和成果展示。因为,它不仅是一场“送文化”的演出,更是一次文化的播种。
28套精美演出服穿出精气神
在高琴到来之前,骆家葑村有过一位文化特派员。去年6月份,受越城区委宣传部聘任,绍兴市合唱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章伟作为首批区级文化特派员,被下派到骆家葑村。
这位绍兴合唱界大师级人物的驻村,让骆家葑村“四季如歌”。王章伟刚来村里,就结合骆家葑村民的需求拉起了一支队伍——“四季如歌”合唱团。此后,静悄悄的文化礼堂隔三差五响起歌声。
今年7月份,因为工作原因,王章伟把这根指挥棒交给了下一任特派员——越城区音乐舞蹈家协会会长高琴。
刚接手,高琴便对骆家葑村作了一次调研,重新整合了女子合唱团队。重组后的队伍改名为“四季女子合唱团”,团员从38名精减到28人。
“高老师专业水平高,还热情似火。”合唱团团长冯秋美说,高琴一来,便立即从文化特派员基金中拨出专款,为合唱团量身定制了28套做工精美的紫色丝绒演出服。她认为一套专业的演出服不仅能提升舞台效果,更能增强队员们的自信和归属感。穿上服装,整支队伍的精气神就来了。
8月29日这一天,当“四季女子合唱团”的28位成员身着紫色丝绒长裙款款登场,一曲唱罢,掌声四起。台下的高琴激动并快乐着……
“等这一刻,我们花了一个月时间。”冯秋美说,从8月初开始,高琴以专业方法指导队员排练。从发声技巧到情感表达,从声部协调到舞台走位,每个步骤都精益求精,终于在表演现场将《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经典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
计划已排得满满当当
高琴说,文化特派员的文化赋能,就是要激发乡村自身的文化造血功能,培养基层文艺骨干,留下一支“带不走的艺术队”。
她已经把今后的计划排得满满当当,并将把文化项目抓实落地,把更多的艺术种子播种在乡村。
“除了合唱队,我还想筹建一个村级执杖操艺术团,让老人们的手杖击地声化作节拍,让农耕动作变成舞蹈。”9月,她把主要精力放在组建越城区首支村级执杖操队伍上;10月,她想邀请“越秀”艺术团演出,和骆家葑合唱团联盟共建;11月,完成骆家葑村村歌创作;12月举行迎元旦艺术展演……
“文化不是给予,而是唤醒。”高琴在工作笔记里写道,“当每个日子都能照见村民的笑脸,这就是文化最美的样子。”高琴说,文化特派员永远走在发现美、唤醒美的道路上,并用文化记录和表达幸福生活。
合唱团在台上表演,高琴在台下打着拍子。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