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七大戏曲院团共唱一台戏 三种不同腔调在戏中穿梭

日期:09-04
字号:
版面:第12版: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陈烁

  备受瞩目的“绍兴有戏”2025全市戏曲演员挑战赛暨“戏·聚青春”荟萃展演,于本周正式拉开帷幕。前日晚上,作为启动仪式的重头戏,一台集结了绍兴七大专业戏曲院团的融合大戏《非常有戏·白蛇传》,在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的六龄童大戏院上演。这也是绍兴戏曲史上七大院团的首次联袂。

  三个剧种分演12折戏

  当天晚上,六龄童大戏院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许多外地戏迷专程赶来捧场。来自慈溪的卢华昌便是其中一位,今年59岁的他,是六龄童大戏院的常客。“只要有好戏,多远都值得。”他表示,今晚的演出阵容和形式,是他头一回见到。

  这场演出最引人瞩目的是绍兴七大专业戏曲院团首度联袂。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诸暨市越剧团、新昌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上虞小百花越剧团、嵊州市越剧团和绍兴市越剧团有限公司的戏曲演员同台献艺,创造了绍兴戏曲史上的佳话。《非常有戏·白蛇传》共12折,每折戏都由不同的剧团呈现,越剧、绍剧、调腔三大剧种交相辉映。原创主题曲《渡红尘》汇聚越剧八大流派的精彩演绎,在尾声“戏说·今生”中唱响全场,将演出推向高潮。

  两度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越剧演员吴凤花特别助演第11折《祭塔护塔》,精湛的演技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这是绍兴各大院团一次非常好的尝试。”吴凤花评价,“近3个小时的演出,既展示了古老调腔的特色,又展现了不同剧种的个性风采。更重要的是,主角都是年轻演员,让我们看到了绍兴戏曲的希望。”

  在联袂演出中收获满满

  这场跨界融合大戏的背后,是绍兴对戏曲传承发展的深远谋划。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艺术处处长周波表示:“‘绍兴有戏’品牌推出至今已是第七个年头,我们通过举办基本功比赛、折子戏比赛,再到今年的挑战赛,形成一个阶梯式的培育体系,目的就是助力戏曲新生代尽快接过传承的接力棒。”

  青年演员们用扎实的功底为传统故事注入新活力。在第1折《双蛇下凡》中饰演小青的青年演员叶婧来自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我们七个院团平时都是各忙各的,很少有这样深入交流的机会。”她笑着说,“今年正好是蛇年,这台《白蛇传》可以说‘满台都是蛇’。大家用各自剧种的特色来演绎,互相学习,这个过程本身就非常有收获。”叶婧认为,传统戏剧的当代发展,关键在于要在传承技艺的根基上“活起来、玩起来”,通过反串、跨剧种等多元尝试,让演员和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新的乐趣。

  新昌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的俞臻杰在第6折《索夫上山》中饰演许仙。他自豪地介绍:“调腔有600多年历史,我们是全国唯一的调腔剧团。”他表示,为了备战接下来的挑战赛,剧团特地邀请了京昆艺术中心的老师来为青年演员们“抠戏”,以赛促练。“我们青年一代,首先要‘守正’,把老师傅传下来的东西接稳了,然后再创新,将调腔这张新昌的‘地方金名片’带到杭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甚至推向世界。”

  “戏·聚青春”见证青年演员成长

  “‘绍兴有戏’之‘戏·聚青春’系列,至今已连续举办5年,倾力打造最年轻的绍兴青春戏曲后浪。”周波介绍,从第一季“戏绽四季”到今年的“非常有戏”和即将到来的“绝对有戏”,这个品牌见证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戏曲人才的成长。

  人才培养的成效已经显现。周波透露:“在近期的全省‘新松计划’比赛中,我们的年轻选手表现非常出色,取得了不俗成绩,充分体现了绍兴戏曲新生代‘后生可畏’的强劲势头。”未来的目标是依托现有平台,不仅让新生代演员拥有展示亮点的舞台,更要为他们留下清晰的成长轨迹,并积极推动其中的佼佼者走向省级、全国级的更高赛场。

  演出结束时,掌声经久不息。来自浙江大学越剧社的孙群安同学激动地说:“绍剧的高亢激昂,武戏的应接不暇,还有越剧不同流派的韵味,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不同剧种的魅力。这场演出不仅展现了绍兴戏曲的艺术高度,更让大家看到了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创新活力。”

  据悉,本次戏曲演员挑战赛决赛将分5场进行,近60位选手将在反串、武功等项目中展开角逐。决赛结束后,《绝对有戏·大挑战》荟萃展演将把活动推向新高。

  表演结束后,演员向观众致敬。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