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扮演绍兴名人迎接同学返校。 记者 黄霄 摄
■ 见习记者 俞姝萱 记者 黎欣
“开学啦!”这两日,虽然暑气还未消散,但越城的校园已经褪去暑日的慵懒,渐渐热闹了起来。各小学陆续开启新生报到与入学准备工作,一场场精心策划的迎新活动、一幕幕温馨的互动场景,为新学期的到来奏响了充满期待的序曲。
新校区开启成长新起点
8月30日上午,位于陶堰街道白塔路与规划8号路东北角的陶堰街道中心小学新校区内,一年级入学启蒙礼“立志浔阳·智启新程”暖心登场。这也是该校新校区迎来的首批小主人。校门口,大队委志愿者手持欢迎牌微笑迎接,身着“浔阳状元郎”衣袍的玩偶举着“浔阳欢迎你!”的横幅与新生互动,瞬间拉近了孩子们与新校园的距离。
入学礼上,传统仪式与新校区特色巧妙融合。学校老师手持朱砂笔,为孩子们依次轻点眉间。“朱砂启智”的传统仪式里,藏着对学子“启智明心”的期许。校长吴强将校本教材《浔阳初学》递到每个孩子手中,书本扉页的寄语,成为新校区送给新生的第一份成长礼物。亲子携手踏上红毯击响“明志鼓”时,铿锵的鼓响回荡在新校园上空,既是孩子对未来的憧憬,也是新校区活力的初次绽放。
创意活动把校园变乐园
新校区是硬件新,各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与特色活动,则是软件上的创新升级。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越城各学校将红色教育与实践体验融入开学活动。
8月31日清晨,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人民路校区的校门口小广场上,“跨越历史的红色列车”为孩子们上起了开学第一课。早字讲解班成员化身小小讲解员,用1945-2025年绍兴的历史图文、周恩来与徐锡麟等革命英雄的事迹,为二至六年级学生打开“红色课本”,让红色记忆在面对面的讲述中愈发深刻。不远处,“越韵启新”“酒瓷映越”“莲音妙运”3个特色摊位依次排开,以互动体验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开启新学年。“莲音妙运”摊位前,几位小朋友对照图片模仿越剧经典姿势,摆起造型。
“我们正推进‘越乡娃’开放式思政教育课程,鼓励孩子们主动探索绍兴的人文历史。今天设置的3个摊位,从绍兴酱料、越窑青瓷、绍兴传统戏曲3个维度入手,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加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鲁迅小学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北海小学教育集团则以“强国少年启新程”为核心,让红色主题活动“活”起来。新河弄校区的“对话先贤”互动点前,“越地英贤”“抗日战士”“爱国青年”3大角色与北海小学学生们对答经典名言。从“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到“少年强则国强”,答对的孩子能收获专属小礼品,幸运者还能拿到隐藏任务卡,与校长面对面交流解锁神秘礼物。广场上,“手作红星寄心语”活动同样热闹,孩子们亲手制作红星,将一个个心愿贴满“强国少年”主题背景墙,一颗颗红星闪耀间,爱国情、强国志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光影课堂”让观影更生动
8月31日上午,富盛镇中心小学的校内体育馆内热闹非凡,二至六年级的300名学生齐聚一堂。随着抗战题材电影《地道战》的经典画面缓缓展开,一场融合课本知识与红色教育的“开学第一课”拉开帷幕。这标志着“光影伴我成长”项目正式落地该校,该优质项目从城市学校走向乡村校园。
作为全省首批深化电影公共服务改革试点区,越城区在东湖小学、富盛镇中心小学等部分中小学校实施“光影伴我成长”项目。以“光影”为桥,连接课本与现实世界,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注入新活力。
富盛镇中心小学的“光影课堂”以“跟着课本看电影”为核心,将电影艺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只是单纯观影,我们要让银幕成为生动的教材。”该校校长田卫东介绍,项目规划为学生搭建系统化的观影体系,按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三个年段,匹配认知水平与课本内容精选影片,既有与课本呼应的影片,也将引入《流浪地球》等富有教育意义的热门大片,六年观影不少于24部,同时分年度开发观影校本课程和教材,构建一堂完整的“观影前、观影中、观影后”观影综合实践课。目前,系列教材已编撰完成,并将动态更新。
对于地处山区的富盛镇中心小学而言,“光影课堂”还解决了学生的“观影难”。以往,这里的孩子们去正规影院路途较远,如今校内体育馆化身多功能观影厅,既保障了看电影的便捷性,更让电影成为课余生活的“调味剂”。后续,学校还将延伸出观后感写作、电影经典绘画、主题曲传唱等活动,让光影真正“走进”课堂、“点亮”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