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右军祠额《尽得风流》。
“弘一大师纪念馆”匾额。
“明王阳明先生之墓”碑拓。
“兰亭书会成立大会”会标。
“古越龙山”碑拓片
隶书自作《七言绝句》。
隶书《兰亭序》句。
■ 记者 殷俊 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些天,浙江美术馆内,“百年定庵——纪念沈定庵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展”越来越热闹。自开展以来,已有全国各地5万余人次前往观展。作为国内书法界的盛事,展览吸引了国家级、省级等各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展览也成为视频号、小红书、抖音热门话题,人民日报浙江频道客户端相关报道收获了16.6万阅读点击量。据不完全统计,线上各平台视频多达百余个,总阅读量近百万。
沈定庵的书法作品早已深深融入绍兴的城市文脉,其题铭书匾遍布绍兴的风景名胜、古迹街巷,成为这座城市文化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作品透露出沈定庵对故乡绍兴深厚的情感纽带,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巧思。这次展览的沈定庵作品充满了绍兴印记,展览本身也成为展示绍兴文化的一个窗口。
32岁沈定庵的巨幅碑刻已成地标
展馆内,一件高达6.5米的巨幅碑拓赫然矗立,这是1959年沈老为绍兴府山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题写的《解放浙江烈士纪念碑碑文》。墨迹如刀刻斧凿,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浩然之气。
建于1959年的府山革命烈士陵园,是绍兴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碑的碑额与碑文由当时年仅32岁的沈定庵书写,这是目前所知沈定庵的最早传世墨迹。
8月16日下午,绍兴藉著名书法家鲍贤伦用了近两个小时为现场观展观众生动剖析了沈定庵展出作品的笔墨精髓。在这幅作品前,他停留了很长时间。他说府山烈士墓碑由越中书家徐生翁所书,当年还有人误以为《解放浙江烈士纪念碑碑文》也是徐生翁写的,认为当年30出头的沈定庵书法不会写得这么好。但这的确是沈定庵的书法作品,也是他的书法风格。徐生翁、沈定庵师徒两人的书法合璧,为绍兴这一壮丽的人文景观增添了光彩。
“古越龙山”碑刻能够展出还有段故事
沈定庵所书的“古越龙山”碑亦是其众多碑书中的佳作之一,书家徐无闻赞其“如不是对汉魏古刻浸淫甚久,断不能到此境界”。2006年,“沈定庵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布展时,“古越龙山”碑拓片为美术馆婉言拒绝,理由是:有为绍兴“古越龙山”黄酒做广告之嫌。本次展览中,策展方隆重推出该作品,理由是:沈定庵一生钟爱绍兴黄酒。浙江美术馆副研究馆员、本次展览策展人蔡荣说:“今天以其书法为家乡的名品做一次宣传,估计也应该为沈先生所乐意的吧。”
长2.8米、宽0.85米的“明王阳明先生之墓”碑拓横亘展厅,其创作于1987年,隶书线条遒劲如松柏,婉转似流水。这块碑刻与展厅中其他书法作品不同,是唯一一幅没有沈定庵落款的书法碑刻,这幅篆中带隶、隶中带篆的书法作品,肃穆庄严,却又具有包容光明之象。
书法中萦绕着兰亭情怀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风起云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之一的书法,其复兴成为文化界关注的一件大事。1982年,兰亭书会成立,沙孟海、沈定庵各书一幅“兰亭书会成立大会”会标,沈定庵还出任首届兰亭书会会长。书会成立之日,田桓、舒同、沙孟海、费新我、陆俨少、程十发、钱君陶、邓白、商向前、郭仲选、刘江、朱关田等大家同时出席,是一次名副其实的“群贤毕至”。沈定庵作为业界翘楚,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以其影响力,在书法文化的复兴中,成为一个启蒙引领者、实践创新者和一个结出累累硕果并产生深远影响的人。
2022年秋,浙江书法学院成立,年已97岁的沈定庵书“兰亭接武”以示祝贺。作品一改沈隶的一贯风格,古拙开张、自然朴厚,臻于人书俱老之境,乃沈定庵晚年佳作。一生浸润书法的沈定庵,对于浙江书法学院的成立寄予深切期望。这个期望里有着一个耄耋老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对于浙江作为书法大省的殷切期许,更是对于兰亭文化的发扬光大心怀憧憬。
绍兴不少地标也留有沈老墨宝
抗日战争时期,沈定庵一家避难于广东湛江,1944年6月2日晚遇飞机轰炸,家中五人不幸罹难,沈定庵成为唯一的幸存者。遭此厄运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寺庙成了沈定庵的避难所,“定庵”之名亦由高僧所赐。沈老对绍兴各寺庵的文化建设十分关心,并留下众多墨宝,炉峰禅寺山巅寺前门楣“慈云广被”、三门殿“天竺胜境”等匾额,均为沈老大作。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当耳熟能详的歌声响起,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弘一大师,弘一的传奇已然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绚丽篇章。坐落于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内的弘一大师的纪念馆是许多国人朝圣的地方。而“弘一大师纪念馆”匾额也是沈定庵所书写,这幅作品也成了大家所熟悉的沈老经典之作。
《解放浙江烈士纪念碑碑文》。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