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殷俊 文/摄
8月24日晚,一场充满童趣与文化气息的“童眼看《西游》”公益讲座在树兰书房迎恩门馆温情开讲。一级编剧兼影视导演钱勇带着他创作的漫画丛书《孙悟空遇上小屁孩》,以儿童视角解读经典名著《西游记》,吸引了现场100多位听众。
孙悟空与哪吒
一场“朋友”的相遇
“每个时代需要自己的西游记。”这位曾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的一级编剧,如今更愿意以“三个外孙的幸福外公”自居。在钱勇看来,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居高临下的灌输,而是蹲下身来与孩子平视对话。钱勇“幸福外公”的开场白,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哪吒是怎么遇上的呢?”钱勇在这套漫画丛书中的《哪吒,我们做朋友吧》篇章中作了创新设定:电影《哪吒》的火爆,让哪吒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从小朋友的视角出发,孙悟空与哪吒的故事,应该由敌我双方变为一场“朋友”的相遇。
令人惊喜的是,用手机扫描书页角落的二维码,可以立即置身于声音剧场,孙悟空的俏皮、哪吒的倔强、猪八戒的憨厚,通过儿童配音和专业的声音动效,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种“可视可听”的融合阅读模式,成为吸引亲子家庭的重要法宝。钱勇说,“声音剧不是简单的朗读,而是完整的二次创作,它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那么,600岁的孙悟空是怎么遇见新时代的“小屁孩”的?2018年的一个夜晚,钱勇在给外孙讲故事时顿悟:为什么孙悟空不能成为孩子们的同龄玩伴?这个念头如同菩提祖师在美猴王头顶的三下敲击,钱勇开启了一场持续7年的创作之旅。要让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小朋友读得懂《西游记》,最好的方式就是绘图。于是钱勇请来了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自己的好朋友宓风光一起合作。
宓风光坚持全部手绘创作,让每一笔画都保留着铅笔与纸张摩擦的质感。“电脑绘图永远无法替代手绘的温度”,钱勇指着书中的画面说,“金箍棒的光泽要预留高光,这些都需要手作经验的判断。”
“轻巧”童书
承载文化传承重任
这套10本的儿童绘本《孙悟空与小屁孩》于今年5月出版。6月15日该书亮相于绵阳市第十一届儿童电影节与第九届读书节,受到欢迎。8月份参加上海书展,吸引了欧洲书商洽谈海外版权。此外,钱勇还在多地开展巡回讲座,每场讲座听众爆满。
钱勇表示,《孙悟空与小屁孩》是用时下儿童看得懂的语言创作的,所以才能以惊人的速度跨越地域界限,成为今年童书出版界现象级的文化事件。
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卓光平认为,该系列的成功在于选择了不寻常的角度重述经典,既勾勒出原故事框架,又在细微处彰显人文精神。这套看似“轻巧”的童书,实际上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它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打开了通往经典名著的神秘通道。在这里,金箍棒不再只是降妖除魔的神器,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魔法棒;孙悟空不仅是战无不胜的齐天大圣,更是每个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
正如钱勇在讲座时所说:“最好的文化传承,是让经典成为孩子们一生的朋友。”当600岁的孙悟空遇见新时代的“小屁孩”,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才刚刚开始,而金箍棒划出的光芒,正在照亮更多孩子的阅读之路。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