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信讲述邮票背后的故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首席记者 王晓宏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讲到深情处,马友信不由自主地唱起《游击队歌》,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近日,绍兴市集邮协会在越城区慈善总会助联体举办“牢记历史 强国有我”抗战主题邮展知识讲座,城南街道阳明社区集邮爱好者马友信携带自己整理的抗日主题邮集及精心制作的《抗日救国的中流砥柱》专题PPT,用方寸邮票讲述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光辉历史,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
“这张邮票上的主人叫贺绿汀,湖南人,他在1937年创作了《游击队歌》。”“这位是冼星海,他1939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相信大家不陌生。”“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义勇军进行曲》,他的创作者叫聂耳,这枚邮票上的照片就是他。”活动现场,马友信点开PPT上一枚枚邮票照片,他说:“在抗战期间,这些音乐家创作出一首首铿锵有力的抗战歌曲,燃起了磅礴的爱国热情。”
马友信1950年出生在上海,后来跟随父母到了山西,长大后来到绍兴。这期间,他经常跟亲戚朋友写信,并喜欢把信封上的邮票剪下来。但他真正迷上邮票收藏还是从1984年开始,至今已有40余年,收藏的邮票总量达数万枚,为此投入了不少精力和财力。1990年,马友信到北京出差时,花165元买了一张面值2元的小型张《红楼梦》邮票,这可是他半个月工资。
“邮票不是简单的收藏,更重要的是文化传播。”马友信说。早在2015年,他就整理了3框抗日主题邮集,在当年举办的浙江省集邮展览中斩获银奖。这大大激发了他的宣传热情,此后,他经常深入社区、学校等单位讲述邮票背后的故事。后来,他被聘为浙江省集邮文化宣讲员,其宣传方式也逐渐变得多元化和精细化。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马友信对抗日主题邮集进行了丰富和补充,细分抗战英雄、音乐家、文学家等模块,还添加了鲁迅等绍兴元素的邮票,便于线下展览。同时,他还制作了《抗日救国的中流砥柱》专题PPT,分北上抗日、发动救亡、敌后抗战和捍卫和平四个板块,把一枚枚相应的邮票、明信片和首日封拍照放入PPT中。
从今年4月起,马友信已到北海小学、阳明社区等10多个单位进行义务展览和讲解。“马友信很用心,他把每枚邮票中的历史人物或故事挖掘出来,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述,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阳明社区党委书记褚莹莹说,除了抗战主题邮集,马友信还整理了古典文学主题邮集,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对数千张跟古典文学作品、人物相关的邮票进行整理,并归纳了《从诗经到陶渊明》《唐诗代表人物》《宋代文学家一瞥》《元曲的兴起及影响》和《明清文学中华瑰宝》五大板块。
“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到社区、学校讲解邮票,让孩子们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珍惜时光,好好学习。”马友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