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孙夏莹 通讯员 费学军
本报讯 近日,嵊州市通过引入智能化监测设备,成功构建浙江水稻迁飞性害虫智能监测网(嵊州),助力对水稻病虫害的精准预警与高效防控,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今年,该市不断创新病虫害防控机制,在黄泽、甘霖、崇仁等6个乡镇推进虫情智能监测试点工作。6月,黄泽镇家园村的首个监测点正式投入运行。该监测点依托自动识别、图像上传和数据分析系统,可对稻飞虱、二化螟、卷叶虫等主要害虫进行持续监测,显著提高了虫情测报的效率和准确度。
“该系统如同病虫害防控的‘前沿观察哨’,能精准掌握害虫发生动态和高发期,为科学施药和适时防控提供关键依据。”嵊州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赵洪表示,以往依赖人工识别和定期巡查的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存在时效性差、覆盖率低等问题。如今的智能设备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实现实时监测与即时预警,为防控决策争取了宝贵时间。
目前,该市6个乡镇的智能监测点已全部建成,并于4月至10月水稻关键生长期开展自动监测。该系统不仅有效弥补传统人工测报的局限性,还通过数据精准分析,协助农技部门与农户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成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