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洋”咖啡如何 扎根“土”社区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11版:理论/实践       上一篇    下一篇

  郑南

  社区咖啡店要想经久不衰,不能单靠咖啡本身,更要靠人情味与社区认同。它既是一门生意,又是一种社区关系的编织

  据《今日越城》近日报道,一些年轻创业者在一些不起眼的老旧社区、街角开出咖啡店,渐渐在越城形成一股风潮。读完相关报道,笔者产生了一丝疑虑,“洋”与“土”这样的搭配是否真的协调?生意能否持续红火?这背后,考验的正是创业者的眼界与智慧。

  笔者一开始并不太看好咖啡店开进老旧社区的选择,除非有独特的经营思路,否则很可能开业时热闹一阵,随后便门庭冷落,最终黯然收场。这不是刻意泼冷水,而是希望创业者理性地面对挑战,避免盲目投入。有道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启动,往往难以轻易撤退,造成的损失也将难以挽回。

  笔者一位同学的女儿曾在城郊开设咖啡店,仅房租和装修就投入7万余元。然而开业一个月就因为流量迅速下滑而关门谢客。

  笔者举此例,无非是想说明,开店必须注重区域的人口结构,像城区的老旧社区,喜欢“洋饮品”的居民本就不多。尽管“步行可达”“熟人社交”“轻松氛围”等确实是社区咖啡店的优势,但消费习惯、消费能力始终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咖啡再香,也很难轻易打动长期节俭生活的中老年群体。开业初期或许可借助促销和新鲜感吸引人流,但如果缺乏持续吸引力,则难免陷入昙花一现的境地。

  笔者提出这些疑虑并非唱反调,而是出于善意的提醒。我们都希望老旧社区能焕发活力,让烟火气更旺、社区生态更丰富。那么,该如何调和“洋”与“土”之间的矛盾,让咖啡文化既能在老旧社区扎根,又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首先,扎实做好前期调研。在开店前,必须深入了解社区的居民结构、消费习惯与文化氛围,包括停车场地、周围环境等。店铺选址、装修风格、产品定位,都应当与社区气质、消费需求相契合,稳中求进,避免盲目复制城市商业区咖啡店的经营模式。

  其次,理性决策,避免跟风。社区咖啡虽“热”,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个老旧小区。经营者需冷静评估投入产出比,尤其在初期,更需要控制成本,小步快跑、逐步迭代。

  最后,可以尝试“咖啡+社区服务”的复合模式。开店容易经营难,如何将咖啡店开好考验着经营者的智慧。面对生存挑战,是坚持原路前行,还是灵活调整?是吸引年轻人回流,还是培育老年客群?“咖啡+社区服务”的模式不失为一个值得探索的方法,如结合老人茶座、读书空间、棋牌娱乐和便民服务等,让咖啡店成为多功能的社区客厅,而不仅仅是一个喝咖啡的地方。

  社区咖啡店要想经久不衰,不能单靠咖啡本身,更要靠人情味与社区认同。它既是一门生意,又是一种社区关系的编织。唯有融入日常、成为邻里生活的一部分,“洋”咖啡才能真正在“土”社区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