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敏霞
8月18日,为期10天的“京浙智汇”院士专家绍兴行暨中英优秀青年学者可持续发展暑期学校开幕式在绍兴举行。本次活动以“多文化碰撞、多学科交叉、多层次协作”为鲜明特色,旨在为中英两国的杰出青年学者搭建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的平台,聚焦可持续发展前沿,通过跨学科、跨文化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探寻解决重大环境挑战的创新方案。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省科协主办,市科协承办。
聚焦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和发展矛盾的全球共识。本次活动共有7天时间安排在绍兴,主要组织学术交流、可持续发展领域企业访问及文化交流等活动。
在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副主席朱永官研究员作题为《微生物群推动地球健康》的主旨报告。报告中,他介绍了“星球健康”这一近年兴起的重要理念,强调生命体在生态系统中的和谐共生,“有害微生物虽为微生物组的微小组成,仍能在重大卫生事件中发挥主导作用。”
8月18日下午至21日上午,中英优秀青年学者可持续发展暑期学校精心举行了一系列前沿讲座与课题研讨。青年学者们围绕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健康、微生物生态与土壤健康、可持续食物系统、新技术与AI等议题,聆听相关专家的真知灼见。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曼彻斯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高校的英国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了主题交流和圆桌讨论。
暑期学校还安排了调研企业活动,通过走访喜临门、德创环保、振德医疗等企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从多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举行科研项目路演
8月21日下午,暑期学校的主要活动之一——“越鉴未来”中英优秀青年可持续发展项目路演举行。9支团队带来了涵盖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健康监测、智能装备等多领域的创新项目。
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克兰菲尔德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曼彻斯特大学、清华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依次展示了最新科技成果。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不仅技术领先、创新性强,也与绍兴本地产业高度契合,具有良好的转化前景。
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振刚的《易腐生物质湿热腐殖化液体有机肥》项目,主要涉及废弃生物质的高效循环利用技术工作原理和应用前景,这项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课题,引发了现场热议。
为加深与会嘉宾对绍兴创新生态的了解,活动特设本地推介环节。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绍兴铢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中英(诸暨)国际技术转化中心分别就企业创新、园区服务、技术转化成果等进行了详细分享。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也专项解读了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与服务机制,以此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金融支撑。
有关专家表示,面对日益复杂且全球化的气候变化挑战,其解决方案必须突破学科藩篱、跨越行业界限、超越地域疆界。
促进多文化碰撞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环境挑战,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上寻求均衡。”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欧洲合作处处长宁博伦说,“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通过举办中英可持续发展暑期学校,加强青年交流和人才培养,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在绍兴的7天里,这些青年学者也将足迹留在了古城的许多角落。鲁迅故里、柯桥古镇、北纬30°地理馆、兰亭书法博物馆、黄酒博物馆等景区和文化场馆的文化体验活动,让这些青年学者从多个维度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在活动结束之际,英国青年学者自发设计了寄语卡片封面,对本次活动表示高度认可,并纷纷写下感谢语,“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到绍兴来!”
“本次活动不仅推动了先进技术与绍兴产业需求的对接,也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