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磨砺珠宝技艺中 传承工匠情怀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12版:人物·越匠       上一篇    下一篇

  ■ 见习记者 傅平航 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走进越城区明福黄金珠宝店,店主徐明正手持放大镜,向一名顾客细致讲解着柜台里一件精巧的心形吊坠。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吊坠上,折射出温润的光泽。环顾店内,墙上悬挂的“工艺美术大师”证书,以及工作间隐约可见的修复工具,无声诉说着这位国家高级技师从激烈竞争的学徒工到行业翘楚的非凡旅程。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绍兴人,徐明在高中毕业后就加入上海远东金银饰品厂绍兴分厂(日月集团前身)工作。“那个时候竞争很激烈,不少年轻人都想进入这个单位。”徐明回忆道,最终他通过层层筛选,成为了一名学徒工。1994年,徐明职业匠人生涯正式开启。

  从普通青年转变为专业学徒并非易事。面对铂金、黄金这些贵重材料和精密工具,初入行的徐明几乎毫无基础,实际操作中难免磕磕绊绊。“一开始经常出错。”徐明告诉记者,“切割、焊接、镶嵌这些基础活,看着老师傅做觉得挺简单,自己上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面对挑战,徐明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加倍努力。在完成日常安排的工作后,他常常主动留下来,利用边角料和废旧工具反复练习那些让他感到吃力的基本功。即使手指磨破、被高温烫出水泡也坚持练习。遇到实在琢磨不透的难点,他会虚心向厂里的老师傅和师兄们请教,仔细观察他们的手法,认真记下操作要点。正是这份在挫折中不放弃的韧劲和勤学苦练的态度,为他日后精湛的技艺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2000年,在全国珠宝制作大赛现场,25岁的徐明在操作台前连续七天保持高强度工作状态。“早上7点到晚上9点,中间没有休息,茶也不喝,反正没有出去过。”密闭空间里,火枪喷射的蓝色火焰映照着他专注的面容。比赛规则严苛到近乎残酷:每位选手领取10克黄金,最终成品重量差多少就要扣多少分,损耗被压缩到极限。

  “钻石烧坏了哭着出去的人很多。”徐明回忆当时的惨烈战况。当进行到镶嵌工序时,他手中的火枪距离作品仅毫米之遥,高温火焰稍有不慎就会将其破坏。这种极限状态下的专注力,源于日常工作中的自我训练。“如果早上开始做一个步骤,一定会做到中午完成。”在徐明看来,工艺流程一旦中断,再续时的手感和思路就会产生偏差。

  解困之术:生活启迪的工艺革命

  2000年初,一位顾客的特殊订单改变了徐明的创作轨迹——制作永不凋谢的铂金玫瑰。“花瓣最难做,要像真花那样有双面卷曲的立体效果。”面对工艺难题,他没有满口承诺,而是默默构思,两天后提出解决方案:放弃传统的两片拼接工艺,开创性地采用整片成形技术。

  徐明带领团队分工协作:他亲手打造难度最高的主花瓣,其余同事则负责花茎和叶片的制作。十多天的攻坚中,他们用工具在铂金薄片上反复塑形,模拟出玫瑰花瓣自然的翻卷弧度。这朵金属玫瑰意外成为市场爆款,当公司决定批量生产时,徐明又面临新挑战——如何将手工工艺转化为钢模生产线?他与模具师傅反复试验,最终实现艺术与商业的完美融合。二十年过去,这款产品目前仍在商场畅销。

  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徐明的创新更显价值。有一阵子珠宝生意冷清,大家都在发愁。一次饭桌上,妻子聊起打算盘考级的事,让徐明灵光一闪:“‘如意算盘’这寓意多好!但做金算盘,那些圆滚滚的算盘珠子特别难弄,传统做法要两半拼起来,接口很难处理得完美。”正愁怎么解决时,一次工作中的偶然发现帮了大忙。他注意到一颗不小心被锤子敲扁了的金珠子,形状竟然正好接近算盘珠那种两边圆、中间稍扁的样子。

  徐明立刻抓住这个灵感。他设计了一个带限位的简易模具,“就像给珠子套个框框,控制好敲打的力度和厚度。”经过半年反复试验,他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敲打方式,成功做出了能灵活活动的金算盘珠子。这款寓意吉祥如意的金算盘一推出,立刻成为了公司的常青产品,在那个行业寒冬里开辟了一条新路。

  匠心流转:传承中的创新使命

  2013年,徐明离开熟悉的平台,开启创业征程。他拿出多年积蓄,创立了“明越珠宝”。身份从受人敬仰的厂内大师转变为独立经营的商人,徐明将那份对工艺的执着融入了新的角色。他秉持着“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热情接待每一位顾客。对于客户送来难以修复的首饰,他不仅接受挑战,更常常倾注心血将其修复如初,有时甚至分文不取,这份对技艺的责任感和对客户的真诚,迅速为他赢得了口碑。

  在徐明创业次年,一位收藏家送来一件被前一位匠人“误诊”的清代银器——前人错误地使用了熔点较低的焊锡进行修补。当徐明尝试用现代激光焊接技术进行修复时,残留的锡在高温下如同“金属中的癌细胞”般扩散,导致焊接点不断爆裂,修复工作陷入僵局。面对这个连原厂工艺都未曾完美解决的难题,徐明没有退缩,而是将其视为一次技术突破的契机。他凭借对金属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和扎实的焊接功底,经过反复试验,摒弃了常规的银焊条,转而采用成本高出数倍的18K金作为焊料。

  “虽然成本大幅增加,但能最大程度保证修复的牢固性和对文物本体最小干预,这才是对历史遗存真正的尊重。”徐明解释道。这项基于深厚传承又大胆突破常规的创新修复技术,不仅成功挽救了这件珍贵的银器,更成为徐明工作室的标志性技艺之一。离开大厂后的徐明,对技艺的钻研并未停止,反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更具价值的创新与传承。

  人物名片

  徐明,1975年1月出生,现任越城区明福黄金珠宝店设计技术总监。“绍兴市工艺美术艺术大师”“第二届越城区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高级技师。发表研究论文《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工艺研究》和《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制作中的传承和应用》。作品获全国金兰杯首饰制作技能竞赛第四名及金兰杯全国首饰设计大赛优秀设计奖等多项大奖。2017年,设立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致力于技艺传承与人才培养。

  打磨抛光后期处理。

  为顾客设计的“永不凋谢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