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水竹新韵艺绘乡村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05版:新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童 波

  8月16日,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为3对携手走过半个世纪的金婚伉俪举办了一场简约而温馨的庆典。这场由嵊州市文明办联合“乡风掌勺人”团队和文化特派员共同烹制的饱含温情与文明理念的“幸福宴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领文明乡风。

  近年来,水竹村通过整村改造提升,深挖名人艺术IP,深度融合当地的人文与环境,打造“艺术水竹”品牌,构建“文+艺+旅+商”产业体系,推动艺术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让艺术基因在乡村焕发时代新韵。同时,水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艺术赋能乡村”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用艺术的画笔为文明乡村描绘出别样的色彩。

  艺术融入婚礼

  水竹村文化底蕴深厚、风景如画,孕育了刘蒙天和刘文西两位杰出的艺术家。他们曾先后担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在美术教育领域各领风骚。

  2024年6月,刘文西美术馆和刘蒙天故居在他们的家乡水竹村对外开放。刘文西美术馆由原绿溪乡中心小学改扩建而成,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气势恢宏,分为美术馆、研学美育中心和民宿。美术馆建筑是典型的江南院落风格,与村落肌理相互协调。

  今年5月25日,“越风有喜·嵊事州全”文明婚俗仪式在“人民艺术家”刘文西的故乡水竹村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以艺术为媒、以文明为核”的主题婚礼在刘文西美术馆户外草坪举办,没有复杂繁冗的流程,只有文明时尚的祝福,这场“艺术+文明”的婚礼生动诠释了乡村移风易俗新路径。

  婚礼仪式上,文化特派员赠送了亲手创作的《和合二仙》画作,祝福新人百年好合;刘文西美术馆团队送上当地特色美酒“闻溪酒”,并当场进行封坛仪式;嵊州市文明办送上精美的文创产品和“嵊情家味”特色产品作为伴手礼。

  “刘文西先生伉俪情深的故事,富有美好的寓意,加上这山水人文交融的仪式感,让婚礼超越了一般的排场、面子。”一对新人道出了选择此地举办婚礼的心声。

  刘文西美术馆运营团队有关负责人介绍,相比于传统婚礼,“艺术水竹”婚礼将自然与艺术完美融合,采取草坪仪式+美术馆建筑取景+文化礼堂婚宴的形式,这里有可容纳三四百人的大草地,艺术氛围浓郁,适合拍照留念,更有百年爱心香樟树取景地,这些都赋予婚礼更深层次的意义与美感。婚礼还融入嵊州本地文化与艺术,将绿色婚礼理念、公益捐赠与文明实践相结合,可根据新人需求量身定制,打造独一无二的体验。村内家宴中心等还提供各项婚庆服务。

  美育浸润乡土

  发展乡村文化,不仅要在美化环境、移风易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塑造产业等方面下功夫,更为重要的是为乡村注入灵魂,使乡村振兴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向着精神文明高度深入发展。

  据介绍,近年来,水竹村先后建成刘文西美术馆、刘蒙天故居、闻溪茶场、共富工坊等专业艺术空间,配套完善、管理规范,为村民和游客提供创作、展览等交流平台。其中,改造闲置茶厂,建成闻溪茶场,作为艺术研学茶咖空间;创立沃野研学社研学品牌,共计开发70款研学课程,形成了版画、扎染等特色非遗课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特派员和驻村策划师深度参与,常态化指导文艺活动策划与展览组织。与西安美术学院、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等7所艺术院校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引入高校艺术资源。联动嵊州市青少年宫、新华研学等53家机构,合作区域覆盖杭州、宁波、金华、武汉、西安等8个城市,打造青少年美育实践网络。

  目前,水竹村的非遗研学体系已形成3大主题板块、9项细分课程,覆盖全年龄段学员需求,其中红色研学依托刘蒙天、刘文西艺术作品,提炼、延伸红色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艺术研学包括速写、版画、国画等门类;非遗研学包括竹编、银饰、扎染等,课程设计融入“理论+实践+互动+艺术”,学员可以驻村创作,向村民赠送艺术作品,也可带走亲手创作的作品。

  “乡土美育,让艺术融入乡村、驻留乡村、改造乡村,不断打造乡村新文化,营建乡村新场景,形成乡村新引力,推动乡村新经济,形成乡村新美学,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着重要力量。”水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关负责人表示,乡土美育不仅关注艺术技能的培训、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还重视心灵、观念、生活、劳作等全方位实践,使人不仅能够感受美、理解美,更能运用美、创造美,培养广大群众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激发个人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文明之风浸润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