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周梦琪 通讯员 朱淑萍 陈 宁
本报讯 今年初,诸暨某物业公司因160余名业主拒缴物业费,在多次催收无果后将欠费业主诉至法院。诸暨市人民法院法官迅速梳理案情,找到症结,联动物业调解委员会和社区工作人员,组织业主代表与物业公司负责人分批次调解,最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这一高效解纷案例,背后正是绍兴法院推进物业纠纷全生命周期治理的有效实践。近年来,绍兴法院通过“三端解法”,推动物业纠纷有效化解。在前端,通过预防“治未病”,积极推动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建立物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前端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在中端,高效整合物业管理部门、综治中心、物调委、社区等多方力量,依托6家房地产共享法庭,构建梯级调解体系,确保纠纷分层过滤、应调尽调;在后端,充分发挥司法建议服务社会治理功能,通过梳理分析典型问题与风险隐患,精准提出改进建议,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合规诚信经营、物业管理部门精准监管。
2023年至2024年,绍兴全市法院物业纠纷收案同比下降46.58%,调撤率达60.68%。“实践证明,这一模式不仅是化解纠纷的‘绍兴路径’,更是构建社区幸福共同体的韧性密码,将矛盾焦点转化为治理支点,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社区治理中焕发新生。”市中级法院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