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敏而有惠徐知县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07版:古城       上一篇    下一篇

  明代绍兴府山阴县有这样一位知县,他恺悌为性,敏而有惠,处处施以德政,深得百姓爱戴。在任虽不足五年,但政绩斐然。在他调任之际,万民泣送不舍。在他离任后,民众为其建生祠以示纪念。那么,他是谁呢?他在山阴县都有哪些业绩呢?

  徐贞明,字孺东,江西贵溪人,父亲是“青菜县官”徐九思。他于明隆庆五年(1571)考中进士,担任浙江山阴县知县。他聪敏且仁爱,品德优良,平易近人。

  他打击豪强,不畏权贵势力,不避上挠,禁止摊派商户,严禁滥用徭役,坚决打破地方利益集团垄断,“尤邑令中所罕见”。他扶持善良柔弱,推行“缓科劝农”政策,减轻百姓赋税压力,促进农业生产。

  他修葺官道、修筑海塘等基础设施,改善百姓生活环境。他修护兰亭遗迹。明嘉靖年间,知府沈启曾移兰亭曲水于天章寺前的兰亭书院处,并作记勒石。后来,寺遭火灾,石毁亭颓,徐贞明予以重修,并疏流砌石,覆亭九曲。

  他选拔人才,德才并重,科举考核时“不徒以文”,注重举荐公正之士,并且“导善止恶”,即通过树立道德标杆引导民间向善。

  他提倡忠孝。山阴人陆尚质,世居海滨的丈午村,其父以庠生身份在乡塾任教。一次渡海时,父亲遭遇风浪,船被冲向大海深处。陆尚质在岸边目睹后,立即跳入波涛中试图拉船救援。最终其父获救,但陆尚质不幸溺亡。当地人感念其孝行,因寻尸不得,将此渡口命名为“陆郎渡”以示纪念。徐贞明知晓后,将事件具文呈报礼部,强调这一“子殁父存”的伦理孝行。礼部核验属实,旌表其门闾(立牌坊赐匾额),又将陆尚质入祀乡贤祠。

  他表彰风节。山阴人沈束因谏言获罪下狱,张氏主动为无子的丈夫购置妾室潘氏,在沈束入狱后,二人共同守节京师。张氏还三上疏请代丈夫受刑,而且在沈束出狱后艰难维持家计。潘氏深明大义,在张氏劝她慎重选择时拒绝离开,并说:“主公抗节,夫人苦节,婢独非人乎?”后来,在沈束病逝不久,也随之而亡。因沈束的直言敢谏和张氏与潘氏展现出的非凡伦理坚守,被徐贞明表之曰“一门风节”。

  徐贞明在山阴知县任上还上演了一幕“两位徐姓知县勤廉为民的故事”。徐贞明曾在山阴县城树立了一座“循良世泽”的牌坊,是他为曾任贵溪县知县的山阴人徐士宗所立。徐士宗,为明初监生,曾任滕县知县,永乐廿二年(1424)调任江西贵溪县知县,以惠政深得民心。徐贞明从小就在贵溪听闻徐士宗勤政爱民的故事,故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决心以徐士宗为标杆。因此,徐贞明在山阴县任上为徐士宗树立牌坊,以表彰其世代传承的优良家风以及为官之道。同时,表明自身在官场也要保持廉洁奉公的为民情怀。徐贞明学习徐士宗好榜样,结果徐贞明也成为好榜样,真是善莫大焉。

  万历三年(1575),徐贞明被征召为工科给事中,离任时百姓泣送,以致道路拥堵不能通行,甚至有人追随至南直隶、山东界还恋恋不舍,足见其受百姓爱戴之深。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他离任后,山阴民众还在迎恩门外为其建生祠立碑纪念,碑记由状元张元忭撰写,大才子徐渭还赠以歌谣书于石碑之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