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背上的电站”
点亮牧民的家
日期:08-25
■ 记者 侯 嫣
通讯员 陈雨佳 毛一丰
本报讯 近日,在海拔4500多米的乡道上,黄色的电力工程车颠簸前行。国网绍兴供电公司援藏干部高森、杨智海一行第19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这一次,他们要为西藏那曲市比如县夏曲镇的新游牧点送去“移动电站”。
阿嘎一家常年放牧,居住在高山上,一直受缺电问题的困扰。“山上大电网覆盖不到,以前用小型发电机或太阳能板发电,但电量太小只能照明用,冰箱这种大功率电器根本用不了。”他说。
在高森、杨智海一行人的帮助下,阿嘎家顺利装上了移动式光伏电源,用电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这座“小电站”可以移动,放牧到哪里电就通到哪里。“这不就是牦牛背上的电站嘛!”阿嘎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在西藏那曲市,绝大部分牧民一年中有三四个月远离定居点。为了让牧民在游牧点正常用电,国网绍兴供电公司援藏团队从2021年开始启动“牦牛背上的电站”公益项目,主要是为牧民安装移动式光伏电源。这种电源针对当地气候和海拔等特点定向开发,不用额外支架,可直接绑在牦牛背上随时移动,用起来十分方便。
“目前已向夏曲镇牧民捐赠逾百套移动式光伏电源,设备也在不断升级。”项目发起人之一高森介绍,“牦牛背上的电站”已发展到第三代,升级后增加了蜂鸣提醒、降温风扇、电压监控系统等,使用更智能更持久,重量也大幅下降,可折叠、易携带,不到两周岁的未成年小牦牛都可以轻松驮动。
据介绍,充足的光照通过光伏板转换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最多可保障50个小时的供电,牧民家庭不仅生活用电有保障,奶制品加工制作也有了动力来源。据测算,一套移动式光伏电源每月可为牧民家庭增收近2000元。
光明的脚步仍在延续。“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那曲有大约2万户牧民,希望‘牦牛背上的电站’能给更多牧民送去光明。”杨智海说,今年国网绍兴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们还将对第三代移动光伏设备的受赠牧民开展用电知识和设备运维培训,以实际行动点亮雪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