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诗纯
本报讯 日前,滨海新区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的“高安全、低成本钠离子储能电池研发”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由公司参与研发的全球首套兆瓦级NFPP钠电储能系统已经正式运行。据悉,该项目是2025年浙江省“尖兵”科技计划项目,聚焦钠离子电池技术的深入研发和应用。“这套储能系统是项目取得的第一项示范应用。”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系统运行稳定,充放电效率达91.36%,克服了传统系统技术瓶颈。
最近,柯桥区建筑龙头企业精工钢构也完成了省级“领雁”项目——低碳智能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项目的前期论证,项目完成后能克服既有建筑光伏一体化改造中存在的能源利用率低、光伏产品转化率低等技术难题。
在做深做实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文章方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起到了关键作用。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省市联动专项、“三位一体”专项、产业技术攻关、基础公益项目+重点领域专项一体协同的“4+X”科技项目攻关模式,全面提升创新主体对“卡脖子”技术问题的攻关能力。2025年度,全市入选“尖兵”“领雁”科技计划项目11项。
政策支撑的持续完善,让创新主体开展技术攻关底气更足。今年我市印发《加快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给予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更大支持:如对以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为导向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按项目研发投入给予最高25%的补助;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牵头实施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的奖补比例由25%提升至50%,补助金额最高可达300万元。今年上半年,已兑现科技政策资金7.1亿元。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调动各方协同创新之力尤为重要。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探索“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的科技创新模式,通过建立“企业申报—专家筛选—动态更新”的榜单生成机制、“政府定向发榜—平台揭榜攻坚—企业场景验证”的联合攻关机制等,充分收集企业技术研发需求,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
依托一系列有力举措,广大创新主体研发热情持续高涨。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4.19%,全省第一,各地纷纷交出技术协同攻关的优异答卷。柯桥区立足纺织产业优势,梳理筛选现代纺织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已解决企业技术难题510个,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4项;上虞区各大研究院与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17个,累计与企业签订合作项目630多个……
当前,我市正在对2025年度各类市级技术攻关项目进行核查。截至目前,全市各单位已申报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专项119项,“三位一体”产学研协同攻关专项35项。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市委全会部署安排,继续深化科技项目攻关改革,争取更多国家级、省级攻关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