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传统文化 赋能文明实践
嵊州以“越剧+”提升文明实践新效能
■ 记者 张 峰 通讯员 冯 波
近日,嵊州市剡湖街道举办了一场以“嵊州越剧与嵊州方言”为主题的文化讲座。该讲座从嵊州越剧与嵊州方言互生共存的关系切入,系统地解析了嵊州的风土人情,并探讨了嵊州方言的内涵与外延、意蕴与意境等内容。
在嵊州大地上,一个以越剧为灵魂、以文明为肌理的“文明实践圈”正在建设。从精心培育的32个越剧文化示范村社,到越剧博物馆、艺术学校、特色小镇等核心点位串联成线,越剧研学游的足迹遍布城乡。通过“越剧文化特派员”制度,首批129名特派员精准结对村社,实现全覆盖,将越剧的种子播撒至基层。长宁社区“星期六越剧演唱会”、黄泽镇“3号剧场”、北郊戏迷角等基层文化阵地应运而生,吸引村民自发参与,一个覆盖嵊州、浸润人心的越剧文化基地库已然形成。
嵊州深谙文化传承需精准滴灌,为不同群体“定制”特色项目。面向青少年,“越曲童享”育新苗项目以“观、讲、学、演”四步法累计培养65名“小小越剧传承人”,受益儿童超1.1万人次。面向广大戏迷连续3年举办“村越”乡村越剧联赛,该活动通过300多场赛事吸引4300多名草根选手登台,全网直播观看量破千万次,总传播量超22亿次。如今“村越”已成为一个闪耀全国的文化品牌。面向老年群体,依托“文化礼堂·老年学堂”省级试点,“银龄课堂”润泽桑榆,780余堂“富乐嵊州 越乐银龄”公益课进村入社。长宁社区老年学堂越剧班节节爆满,25对学员已能完整演绎《十八相送》。
为实现“村村有大戏、好戏送到家”,嵊州构建了全龄覆盖的文化普惠体系。每年组织专业院团、艺校及优秀民营剧团送戏下乡超千场,覆盖所有行政村,力保“月月有戏看,四季都精彩”。“村越”联赛串联教学、排练,文明实践所站内“越剧教唱”培训班实现“周周有培训、月月有展演”。线上“绍兴数智礼堂”平台点播与“越剧电影进礼堂”互补,全年播放超2.4万场次,有效破解基层文化供给不均衡难题,“越剧文化圈”荣膺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领航项目。
嵊州更以创新思维推动“越剧+”融合。组织创作50余部主题剧目,将党的创新理论、反诈、环保、清廉等文明理念融入婉转唱腔。打造“越剧+法治”品牌,越剧电影《汉文皇后》线上线下广泛传播,“你点我宣”精准普法深入人心。“九斤姑娘”调解室融合越剧柔婉特质与女性调解优势,调解成功率高达99.6%,生动诠释以文化人的治理智慧。
文明新风亦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在“村越”联赛等活动中,嵊州通过前置引导与榜样示范,自觉排队、安静欣赏、热情鼓掌、维护环境渐成观演常态。掌声取代喧哗,礼让化解拥挤,文明观演之风为这座“越剧之乡”增添了动人的时代注脚,让“浙江有礼·文明嵊行”的文明实践品牌越来越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