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英雄风骨今犹在

日期:08-24
字号:
版面:第06版:时局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何 丹

  距诸暨市浬浦镇东南方向约两公里处,有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小村庄,名为盘山村。这里便是抗日英烈蒋志英的出生地,也是远近闻名的“将军村”,曾有80多人从这里出发,奔赴抗日前线,保家卫国。

  近日,记者走进盘山村,寻访英雄足迹。村中央,蒋氏宗祠旁,一组高约2.5米、长约20米的大理石浮雕赫然矗立,这是11年前盘山村两委会查阅历史资料、走访英烈后人后建起来的盘山抗战英雄群雕,展现了村民们对先烈的无尽思念和深深敬意。

  “1902年,蒋志英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一名私塾先生,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蒋志英自幼读书勤奋,为人正直。”盘山村党总支书记蒋金才介绍,1925年,蒋志英随兄蒋伯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参谋长)赴粤投军,不久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毕业后,他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29年,调至浙江省保安部队,历任营长、团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志英毅然投入抗战洪流。

  海门地处浙东沿海,自古就是军事要津。1940年,蒋志英奉命调任浙东沿海台州守备指挥部少将指挥官,驻防海门,负责温岭、临海一带的海防。

  当时,守备部队多由地方自卫队员和水上警察组成,军事素质和纪律性较差。蒋志英到任后,严格执行部队纪律,赏罚严明,并用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官兵,鼓励他们苦练军事技术、打击日本侵略者,为死难同胞报仇。经其精心指导和训练,部队素质明显提高。

  1941年4月18日夜,侵华日军妄图消灭浙东抗日武装,从海上偷渡登陆,发动进攻。整个战场炮火连天,弹如雨下。坐镇指挥部的蒋志英得悉前线战局吃紧,命令警卫营严密警戒司令部周围,并率参谋副官数人,亲往前沿阵地督战。当通过山岭时,日军已借树木隐蔽侵入守备部队阵地。蒋志英误以为守军后撤,正欲近前询问,未及问话,即被日军一刀刺中胸部。少校参谋蔡以坚发现蒋志英被刺,立即救回后方,但蒋志英终因失血过多,于途中牺牲,时年39岁。

  蒋伯诚的孙子郑胜国曾听其父亲讲起,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俞济时得悉蒋志英阵亡后,喟叹曰:“余之良将亡矣!”在追悼会上失声痛哭,后呈请军事委员会追赠中将衔。次年,蒋伯诚嘱托各县协助,将其灵柩运回诸暨,安葬于苎萝山西施殿侧。

  同蒋志英兄弟一样,抗战时期,许多盘山青壮年离开家乡,加入抗日武装。“黄埔军校毕业生中,我们盘山籍的共有10多位,蒋志英就是其中优秀的一位。”今年55岁的蒋才富在上世纪90年代就离开盘山村外出创业,但心里始终记着从小耳濡目染的英雄故事,“每到过年回老家,和长辈、小辈聊天,讲得最多、听得最多的还是抗战英雄故事,同村人都为此感到自豪”。

  时光荏苒,曾经战火纷飞的大地早已散尽硝烟,但先烈们浴血奋战留下的爱国信仰,已深深融入盘山人的血脉中。村里不仅竖起了抗战英雄群像,还建起了盘山革命烈士事迹墙,希望把英雄保家卫国的精神传递给更多后人,让年轻一代常怀感恩、立志报国。

  村里的“00后”蒋晨楠一直有个军人梦,读大学二年级的他去年终于成功入伍。“受前辈英雄精神感召,村里年轻人每年都踊跃参军。我将用实际行动传承英烈精神,致力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蒋晨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