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草根赛事为“三大球”固本强基
■ 求 真
“浙BA”第二阶段城市争霸赛正在火热进行,县级冠军队对阵市联队的特殊赛制为“浙BA”的热度再添一把火。不仅是“浙BA”,今年初以来,上海“排球能量”业余排球联赛吸引近40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选手参与,“苏超”强势出圈引发全民玩梗热潮……“三大球”的赛事一浪高过一浪。全民参与的草根赛事不但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更为“三大球”振兴和体育强国建设夯实根基。
“苏超”“浙BA”爆火,首要因素是“三大球”作为集体项目本身能带给观赛者不可替代的精神价值。8月19日晚,苍南队以92比81战胜丽水队,成为“浙BA”城市争霸赛首支战胜市联队的县级队伍。县级队伍对阵市联队看似是实力不对等的较量,但不可预测性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场上球员们默契配合的每一次进攻防守,是团结精神最好的诠释;比赛的计时器来到最后几秒但落后方仍坚定执着不服输,是拼搏精神最生动直观的体现。这种团结与拼搏早已超越胜负,感染着每一位观赛者。
同时,草根赛事的魅力源于纯粹的热爱及体育本质的回归。“浙BA”丙票仅售8元,“苏超”首场门票定价10元。这些草根赛事不靠高门票盈利,而是依靠群众纯粹的热爱蓬勃发展。赛场上的队员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从陌生人变成相互信任的队友,连接起草根赛事所有参与者的正是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体育强国战略不仅需要重大赛事中斩获的奖牌,更需要这种扎根于民众的体育热情和广泛参与的群众基础。
更重要的是,草根赛事热潮逐渐冲击“草根”与“职业”之间的壁垒,为“三大球”的振兴奠定坚实群众基础。一方面,各地充分利用文旅优势,深入挖掘票根经济,以“体育+”的丰富形式打破传统竞技体育观赛群体封闭性,让更多人关注、参与球赛,形成“农体文旅商融合”的发展生态。另一方面,基层赛事也是普及“三大球”、扩大各个项目后备力量选材范围的沃土。没有系统的业余赛事支撑的职业赛事宛如无根之木,狭隘的“圈养”模式正是近年来我国大球项目成绩不升反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想要破题,不妨扎实办好草根赛事,吸引更多人了解、参与“三大球”,真正将人才选拔培养范围扩大到所有热爱该项目的有天赋的青少年。
近期中国男篮在亚洲杯上的出色表现,让众多球迷为之振奋。我们期待国家队的运动健儿们能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再创佳绩,也期待通过更多“苏超”“浙BA”等接地气的草根赛事,切实扩大“三大球”项目人口。当体育运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寻常的一部分,我们的“三大球”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