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行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再深化
日期:08-24
三“思”而行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再深化
■ 李岁科
产业是要务,城市是基础,人民是根本,文化是灵魂。面对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时代命题,绍兴不仅要实现空间优化与经济升级,更要通过人文资源激活与创新生态构建,形成“以产促富、以城聚富、以人创富、以文润富”的共富示范,将综合禀赋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市域范例。当然,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秉承长期主义理念持之以恒。在系统总结前期工作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优化思维方式、打开思路格局,三“思”而行科学部署后续任务,为绍兴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再深化提供科学的思路举措。
一是更新思想观念持续推进认知跃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环境、经济结构、科技进步都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传统的思想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与时俱进更新思想观念就尤为重要。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再深化,不仅是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更是为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找准城市发展的位置和方向,实现产业、城市、人才、文化的共同进步。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也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需要打破条块分割的壁垒,科学构建产业、城市、人才、文化互为支撑与交相赋能的共同体,避免陷入“重产业轻城市”“重经济轻人文”“重建设轻传承”等思维定势。因此,我们要开放心态,不断学习,增进交流,主动了解最新前沿科技成果,在实践中不断适应变化、有效改进,持续推进认知跃迁。
二是优化思维方式持续破解发展难题。思维方式是我们认识世界与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对事物解读、反应与应对的习惯模式。思维方式不仅塑造了我们的行为模式,包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处理问题与应对挑战等,也决定了我们能否突破现有局限。而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涉及产业布局、城市规划、民生改善、文化保护等多重变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新的难题。这就需要跳出“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机械思维,摆脱“萧规曹随”的思维定势,立足时代发展变迁,通过优化思维方式,把握发展全局,实现统筹兼顾。因此,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新征程上,持续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再深化,我们需要主动优化思维方式,在遇到发展“两难”时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灵活应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工作经验,化挑战为机遇,从而更好地破解新难题并实现新发展。
三是打开思路格局持续锚定战略坐标。打开思路格局的意义在于从根本上塑造认知方式与发展境界,使我们突破认知茧房,在时代浪潮中保持清醒定位,于更广阔发展图景中实现成长跃迁。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再深化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盲目趋同”,而是要在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大局中锚定坐标,在放大本土特色、强化比较优势中形成辨识度。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的重要决策部署,打开思路格局,明确坐标轴、形成目标系,特别是要抓好重点领域的改革发展,明确各方面、各领域建设的主要方向与重点任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找到“解题”思路,确保务实管用的实践举措与发展要求相适应,持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高度。
总之,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再深化,是多要素持续协作才能实现的成果,需要全市上下以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认知跃迁,以思维方式的优化破解发展难题,以思路格局的打开锚定战略坐标,还要有科学规划的落地来确保行稳致远。当前,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我们要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以系统思维描绘发展图景,全力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再深化,力求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展现绍兴担当。
作者单位 绍兴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