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百尧
周末来临,城市里弥漫着松弛的气息,街巷中飘荡着出游的欢快私语……然而,我的周末却在另一种忙碌中悄然拉开序幕。跑楼梯到报箱取报纸,更多的时间则是坐在电脑前,点开收藏页面,翻查报纸版面,搜寻着,一遍又一遍地验证那份小小的喜悦。
自念高中起,我“不怕头大”,也不怕“不断退稿”,锲而不舍地向各类报刊投稿。当年是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挤出时间写文章的,但稿件寄出后并没放在心上,任它在大海里沉浮。如果沉入海底没有音讯也无所谓,权视作投入虚空里的几句低语,从不奢望有回响。
自7年前退休后,我觉得时光变得富足而宁静,写作终于从时间的缝隙中解脱出来,堂堂正正成为我的寄托,我渐渐把“发表”两字看得很重。于是每逢周末,心里便如揣了只兔子般蹦跳不已,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急切地打开电脑,指尖轻点,在那些熟悉的报纸版面间逡巡搜索,这时候时光仿佛被拉长了。若瞥见报纸上赫然印着自己的名字,那瞬间的欢喜就如洪流奔涌,几乎要冲垮心堤,而后又化作细水长流,在唇边凝成久久不散的笑意。
最难忘的一次是一个周六的傍晚,我照例从报箱取回报纸,漫不经心地翻阅,心却突然被什么揪住——自己那篇《煨出来的暖意》竟然在报纸上刊登了。意外与欣喜震得手微微抖了起来,连老花镜也滑落到鼻子下。我一遍遍摩挲着报纸上自己的名字,指尖触着纸面上微微凸起的油墨印痕,心中那份“暖意”久久不肯散去。
年轻时的投稿,文章寄出便如鸟儿离巢,不再去想归期。如今退居岁月一隅,写作却成为我灵魂的栖息地,每一次上传或投递都像投下了一颗希望的石子,期冀它在远方激起涟漪,再借由报纸的桥梁,将心绪的微澜,送到他人眼底。
每到周末,我表面上是在纸页间寻找铅字,实际上是在喧嚣世界里寻找心灵的回声,我在乎的不仅是文字抵达于纸张,更是文字抵达了人心。无论稿件最终是栖于报纸一隅,还是静守在邮箱或纸篓的深处,此刻,文字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写作对于我这个退休老人而言,是在苍茫人世中,于自己的心田里,固执地栽下一株不谢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