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朱灵斐 通讯员 叶小芳
本报讯 连日来,陆续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的滨海新区准大学生们,正在用各种方式给自己充电,为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打好基础。
家住斗门街道的张谦坐在书桌前,指尖在键盘上飞舞。这个刚刚被浙江工商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录取的少年,正利用暑假精进编程技能。张谦与编程结缘于小学时期,此后,他不断学习,并在高二时开发了人生中第一款自创的视频播放类App,可以让人更方便地在智能手表上进行网课学习。“它主要的功能是可以在智能手表上播放本地视频,手表屏幕一般比较小,这款App可以进行一些视频画面的缩放操作。”张谦介绍。填报志愿时,他果断选择了电子信息类专业。“想系统学习算法,以后做更实用的应用。希望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实验室探索更多可能。”谈及大学生活,他眼里闪烁着光。
斗门街道另一位准大学生应楚煜,在暑假期间制订了详细的计划,除了实践模型拼装等兴趣爱好外,还开始预习大一课程。他即将就读绍兴文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高等数学、英语四六级,还有编程之类的内容,先提前预习一下,以便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与此同时,滨海新区的几所高校也迎来招生热潮。截至目前,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已完成2025年招生录取工作,录取完成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