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 钢 王 强 何 丹
投产预计可提前3个月!看到智慧厂房拔地而起,结顶在望,浙江莎耐特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骆纪达欣喜不已。
这个位于诸暨市大唐街道、年产2.5亿双中高端袜的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眼下正快速推进中,预计今年12月完成主体施工。项目推进如此之快,得益于诸暨市实施的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开工一件事”改革。
“项目早开工早见效。我们通过构建全流程、跨部门、集约化的‘135’审批工作流程,即‘一表梳理、三线联动、五证齐发’,把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0天缩短到10天。”诸暨市政务服务办企业综合服务科负责人周锦介绍,传统审批存在环节多、周期长、多头跑等问题,他们聚焦审批流程、部门协同等问题,通过强化主动介入、推行容缺受理、落实全链跟踪等方式,让企业办事“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达产。
自今年4月审批流程“瘦身”以来,该市已有8个工业项目顺利实现摘地10天领5证,涉及投资金额23亿元。
如果说审批流程“瘦身”有效破解了项目开工的“物理阻隔”,那么,“重大项目在线管理系统”则进一步拉近了政企距离。
“来,把镜头切换到姚江。”8月15日上午,诸暨市重大项目指挥部里,一声指令下达后,大屏幕立即显示姚江镇年产10000台特种工业缝纫机生产线项目施工现场视频。只见施工现场塔吊林立,工程车来回穿梭,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查看监控端采集的数据,了解建设进度,分析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跟进服务。
“将重大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工作‘搬上网’,既可有效归集共享项目信息,更可提升服务监管能力。”诸暨市重大项目指挥部综合组组长周钰表示,必须打破“信息孤岛”,形成部门横向联动、业务协作和数据共享,实现“一屏统览、一网统管”。“重大项目在线管理系统”上线后,指挥部又着力在信息归集效率低、状态更新不及时、风险预判不精准等弊病上破局,强化动态管理与精准调度,形成“线上+线下”服务闭环管理。
数智赋能,打通了各部门间数据共享通道,实现了资源的多跨协同、互通交换,推动项目家底“可视化”、沟通服务“高效化”、建设进度“可跟踪”。据统计,诸暨市现有在建续建重大项目218个,其中20个项目实现提前开工、17个项目实现提前竣工。
一个项目就像一粒种子,它能否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除了扎根的土壤外,也离不开阳光、雨露和空气。在诸暨,政府“兜底式”服务与“超前式”谋划并行,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日前,诸暨二季度“五榜赛马”的开工建设榜“出炉”,位于诸暨经开区的“常裕模速平行空间新质生产基地”榜上有名并夺下红旗。从3月底拿地到4月中旬开工建设,短短半个月便实现“拿地即开工”,这样的冲劲,令人振奋。
这个跻身省“千项万亿”工程清单的项目,以15亿元投资布局AI声学、智驾、医疗三大场景。项目还没建完,其“招投建运一体化”模式已吸引8家行业领军企业入驻。“拎包即可入驻!我们为企业量身定制厂房空间,让他们更好地轻装上阵。”常裕集团副总裁施中华说。
现场,热浪与干劲交织。短短4个月,常裕模速平行空间新质生产基地两栋建筑主体已经封顶。“我们在项目签约落地前,就提前介入、主动谋划,进行‘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协助常裕集团完成了提前现场‘读地’、项目立项、临时用电、规划方案设计初审等常规前期手续。”诸暨市开发委有关负责人说,开工仅是起点,在建设过程中他们持续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为企业解决发展后顾之忧。
暖巢引来金凤凰。今年以来,诸暨已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5个,总投资522.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2个,50亿元以上项目4个。随着智能视觉双创基地、六方半导体、加立生物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路径逐渐形成,诸暨正以营商环境之优,解锁高质量发展的密码。